在中国出土了已知最古老的模仿植物的竹节虫。
这个新发现的物种——现存竹节虫的已灭绝的远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白垩纪,大约1.26亿年前。
研究合著者,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研究中心 (CR2P) 的古生物学家奥利维尔·贝图说,这种像虫子的冒名顶替者可能利用其叶状外观来躲避以昆虫为食的爬树捕食者。[锁定在石头中:化石昆虫画廊]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冒名顶替者
这种叶状伪装者是在中国义县组的沉积物中发现的,近几十年来,在那里出土了各种保存完好的恐龙、植物和白垩纪昆虫化石。
贝图对微小的化石昆虫的化石特别感兴趣,因为在同一地层层中发现了雄性和雌性标本——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发现。
“但在那之后,我意识到翅膀的颜色图案有一些有趣的地方,”他告诉《生命科学》。
新发现的物种Cretophasmomima melanogramma,翅膀上带有细而黑色的平行线贯穿其中。静止时,翅膀形成舌状,隐藏了昆虫的腹部。
植物伪装者
昆虫为什么有这种奇怪的颜色并不完全清楚。
但该团队有幸取得突破。在相同的化石地层层中,他们还发现了一种银杏植物的远亲,名为Membranifolia admirabilis,它有浅色的叶子和类似的深色纹脉贯穿其中。贝图说,植物中这种纹脉的图案也相当奇特。
所有色素都已消失,但该团队推测,昆虫可能曾经呈现绿色,带有深紫色条纹贯穿其中,或者可能是深黄色。
这两个标本的发现表明,昆虫已经进化出叶子模仿——或者更具体地说,是银杏叶模仿——以躲避饥饿的捕食者。
贝图说:“我们从发现竹节虫的同一地点得知,那里有很多捕食者,”包括微小的爬树恐龙和长有食虫牙齿的哺乳动物,以及鸟类。
这种冒名顶替策略可能帮助昆虫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藏起来。
“你想避免被吃掉,”贝图说。
这些发现今天(3月19日)发表在期刊PLOS ONE上。
版权所有 2014 年 生命科学,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不得发布、广播、改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