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外语如何改善你的决策

用另一种语言思考会改变人们权衡选项的方式

人们如何处理外语的研究传统上侧重于我们在高中法语或西班牙语课程中遇到的主题——糟糕的语法、误解的词汇和扭曲的音素。但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带着一种现象走进了实验室,这种现象历史上只在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伊娃·霍夫曼等双语作家的回忆录中被讨论过:外语感觉不如母语那么情绪化。考虑一下禁忌语的情况。对于许多多语者来说,用外语咒骂不会像使用母语那样引起相同的焦虑(或带来相同的情绪释放)。外语中情绪的降低涵盖了各种情感,从说“我爱你”到听到童年时的责骂,到说出道德上严重的谎言,或受到广告中具有说服力的信息的影响。

研究人员试图理解这些情绪语言效应的范围和限制。外语的较低熟练度和/或较晚获得似乎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对于那些从小就双语的人来说,当听两种语言中的情感短语时,皮肤电导反应和自我报告相似。一种语言。寻找新型情绪语言效应的一种方法是检查认知神经科学报告说人们可以在分析处理和情绪处理之间切换的区域。直觉、自动或本能的推理是基于情绪上的好坏反应。或者,推理可能是涉及仔细、逻辑分析的审议过程的结果。双语者在用外语做决定时会更具分析性,而情绪化程度较低吗?

芝加哥大学的博阿兹·凯萨、早川小百合和安善圭在一篇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研究了框架效应,这是丹尼尔·卡尼曼等人研究的一种现象。当一个决定被口头框架为涉及收益时,人类更喜欢确定的结果而不是概率结果。当同样的情况被框架为涉及损失时,人们有时更喜欢赌博。例如,给定一个涉及 600 名患病个体和两种要给药的药物的情况,研究参与者更喜欢肯定会拯救 200 人的药物,而不是有 1/3 的机会拯救所有 600 名患病者和 2/3 的机会不拯救任何人的药物。如果提供形式上相同的疾病情景,但以多少人会死亡来框定,那么研究参与者更有可能选择概率选项。框架效应是人类如何偏离逻辑推理的经典例子之一,事实上,具有逻辑推理倾向的个体,例如那些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人,在做出这些类型的决定时,受口头框架的影响较小。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芝加哥的研究人员随机分配双语者使用他们的母语或外语阅读并回应决策情景。该研究的类似版本在美国、法国和韩国进行。 这很重要,因为当在外国大学学习时,外语可能会感觉更情绪化,因为它是日常生活的语言。英语是美国参与者的第一语言,是韩国参与者的外语。在法国,英语是母语,法语是外语,也是沉浸式语言。来自所有三个地点的数据是一致的:在母语中发现了标准的框架效应,而在外语中则没有。这意味着人们在用外语阅读情景时,受情景情绪方面的影响较小。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发现,因为人们可能会认为,使用不太熟练的语言的压力会减少审议推理所需的认知资源,从而促使人们做出直觉的、本能的或情绪化的反应。

作者使用一种称为损失厌恶的范式进行了额外的实验,这是另一种情绪会影响决策的情况。人们不愿接受涉及赔钱机会的赌注,即使赔率有利于赢钱,例如有 50% 的机会赢 12 美元,而输 10 美元。凯萨和同事发现,无论双语者是用假设的钱还是在实验结束后可以保留的真钱玩游戏,当他们使用外语玩游戏时,双语者更频繁地接受积极的赌注,而当他们使用母语时,则更频繁地抵制投注。这证实了使用外语时更合乎逻辑地推理的发现。

传统上,语言被视为交流信息的工具(事实上,乔姆斯基曾以语言为一种心理代数而闻名)。研究人员假设,只要人们足够熟练,那么他们的反应就不会受到他们使用的语言的影响。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们根据语言的不同,对调查的回答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北美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在用中文回答调查时,更认同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当他们用英语完成自尊问卷时,他们的自尊得分更高。语言对反应的这些影响的全部程度仍在研究中。

与上面讨论的其他情绪语言效应一样,凯萨关于语言如何影响决策的研究是实验室效应。这是在实验室外发生的事情吗?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建议在美国的外国人寻求双语咨询师的心理治疗,并且为了尽量减少遗漏的细微差别或情绪含义,要避免用外语进行生死攸关的谈话,例如与医生进行严肃的谈话、接受测谎测试或接受警方审讯。但在芝加哥团队研究的决策案例中,使用外语会导致更合乎逻辑和更好的决策。这是否意味着双语者应该在做出决策时经常尝试使用他们的外语?他们应该用外语买房或规划退休吗?民族志方法可以分析个人最终使用母语或外语进行商务的情况。应该进行广泛的实验室和/或实地实验,以确定消除框架效应是一种有趣的实验室发现,还是一种可能影响现实生活的东西。

您是专门研究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读过最近的同行评审论文,并希望撰写有关该论文的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思想问题》编辑加雷思·库克,他是《波士顿环球报》的普利策奖获奖记者。可以通过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与他联系。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