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收成:每一度升温都至关重要

世界预计气温每升高一度,产量将减少百分之三到七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全球每升高一度,世界主要农作物的收成将减少,该研究对农业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观察。

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占人类卡路里摄入量的三分之二。每种作物对气温上升的反应都不同,其影响因地而异。然而,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全球气温每升高摄氏度,产量预计将减少 3.1% 至 7.4%。

这些发现来自对 70 多项模型、统计回归和实验研究的荟萃分析。29 位研究人员本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这篇论文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这印证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粮食供应退化的其他预测。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将从今天的 76 亿增长到 2050 年的 98 亿。更温暖的条件可能会使为如此多的人口种植足够的粮食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即使是能够生长的农作物也可能提供的营养更少(气候连线,8 月 2 日)。

《巴黎气候协定》已承诺国际社会在本世纪末将升温幅度控制在摄氏 2 度以内。美国计划退出该协定。

但研究表明,美国农业可能会因更温暖的条件而遭受不成比例的影响,尤其是在玉米方面。

玉米被证明对气温上升最为敏感。有证据表明,全球玉米收成每升高摄氏度可能会下降 7.4%。

这种影响在全球主要玉米生产国中持续显现,其中美国的收成受到的影响最大:每升高一度,玉米产量减少 10.3%。

中国、巴西和印度也将遭受损失——尽管气候变暖对法国的影响可能足够温和,以至于统计模型表明可能出现轻微的改善。

论文显示,小麦的反应更为一致,全球平均每升高一度下降 6%。

水稻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食物来源,平均可能下降 3.2%。一些研究表明,影响甚至更大——高达 6%——而统计回归表明几乎没有影响。

大豆是世界第四大重要商品作物,每升高一度产量可能减少 3.1%。尽管大豆的结果最不确定,但研究人员估计,美国的大豆收成平均每升高一度可能下降 6.8%,而中国的收成可能看不到任何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研究人员仅研究了平均气温上升的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也可能改变情况。水分胁迫和更干燥的土壤可能会拉低收成。更频繁的热浪也可能如此。气候变化也可能影响害虫、杂草和疾病。

所有这些因素都带来了农民以前克服过的挑战。但研究人员写道,世界某些地区的产量已经开始停滞不前。

“尽管农民做出了适应努力,但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将继续抑制产量,”他们写道。

经 E&E 新闻许可,转载自 Climatewire。E&E 在www.eenews.net提供有关重要能源和环境新闻的每日报道。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