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盈利之道:减少捕捞量意味着渔民和鱼类双赢

鱼类种群越 robust,渔民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没有鱼,就无法捕鱼——而这种情况可能成为未来: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捕捞量的持续大幅下降,世界海洋似乎正走向全球崩溃,自 1994 年以来,捕捞量减少了约 1060 万公吨。问题似乎是一个经典的“公地悲剧”,即公共资产被过度开发至枯竭,因为没有一个人有动力去保护共享资源。但是,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报告称,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动机可以被用来解决渔业的这一悲剧。

简而言之,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经济学家 R. Quentin Grafton 和他的同事发现,即使对于需要数十年才能恢复的物种来说,短期内减少捕捞量也能在长期内提高渔业利润。对四种不同渔业的审查——从快速生长的澳大利亚北部对虾到生长较慢的澳大利亚橙鲷(以及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表明,最高的渔业利润来自于允许这些物种恢复。“将渔业开发到灭绝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Grafton 说。

相反,渔业开发程度越高,允许其复苏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就越多。简而言之:随着鱼类变得更加丰富,捕捞它们的成本就会降低。“争论不再是减少当前捕捞量是否在经济上有利,而是鱼类种群应该以多快的速度重建,”研究人员写道。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但有一个问题:“减少捕捞量以重建鱼类种群的人需要与那些从捕捞成本降低和每日捕捞量增加中获益的人是同一批人,”华盛顿大学的渔业科学家 Ray Hillborn 说,他参与了这项分析。“这意味着必须存在某种形式的独家访问权:现在因为无利可图而不捕鱼的人不能在渔业更有利可图时加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付出‘痛苦’的人就无法获得‘长期收益’。”

因此,研究人员主张采用某种形式的“个人可转让配额”(ITQ),这将使渔民在特定渔业的总容许捕捞量中获得份额。虽然给定的配额可以出售给其他人,但总捕捞量不能改变。这种系统已在阿拉斯加和新西兰尝试过,并已导致渔业复苏。

虽然短期内捕捞量必须下降,但长期可能需要几十年或短至几年(如澳大利亚北部对虾的情况)。“欧洲的许多鳕鱼种群已被过度捕捞,但仍然具有很高的生产力,”Hillborn 指出。“如果完全停止捕捞,它们的生长速度将达到每年 50%,如果大幅减少捕捞但并非完全停止,则可以相当迅速地重建。”

研究人员计划分析其他渔业,看看是否适用相同的规则,但利润和产权可能被证明是保护全球鱼类的最佳工具。“转向正确的target——渔民的折现经济利润——以及诸如 ITQ 之类的工具,将对世界渔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Grafton 认为。这“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海里有更多的鱼,生态系统更具弹性,渔业也更有利可图。”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