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首次看到了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样本——这些岩石详细描述了跨越数十亿年的火山活动历史。
这些结果是中国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样本的首批科学分析,该任务收集了近两公斤的月球土壤,并于6月份将其装在返回舱中带回地球。中国独立的科研团队在11月15日发表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的独立论文。
“我们可以讲述月球背面漫长火山活动历史和不同地幔源的故事,”中国科学院北京研究员、《自然》杂志论文的共同作者李秋立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从尘埃到数据
嫦娥六号是中国第二次在月球背面着陆的任务,首次是2019年的嫦娥四号。两者都降落在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月球最古老和最大的陨石坑之一,形成于近四十亿年前的陨石撞击之后。

来自月球背面的月球岩石揭示了火山活动的历史。
新华社/Alamy Stock Photo
正如预期的那样,研究人员发现,细尘——尺寸从一微米到数百微米不等——包含来自不同地质时期的颗粒混合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岩石学家、《科学》论文的共同作者许义刚解释说,微陨石和高能太阳粒子的持续轰击将岩石分解成尘埃,这些尘埃可以不受大气阻碍地飞到其他地方。
通过测量同位素丰度,许义刚和他的合作者发现,许多尘埃颗粒来自大约28.3亿年前喷发到地表的熔岩。另一个团队的发现大多相似,尽管科学家们也发现了早至42亿年前的熔岩颗粒。这些和其他研究表明,月球在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几乎静止的环境之前,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活跃火山活动。
本文经许可转载,最初于2024年11月18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