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特·卡普兰,来自《自然》杂志
对化石特征的分析表明,始祖鸟根本不是鸟类。 一项最新的化石发现,模糊了鸟类和非鸟类恐龙之间的界限,这正促使古生物学家重新评估这种一直被认为是两者之间进化联系的生物。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观点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长期以来,始祖鸟一直被置于鸟类进化树的底部。 它具有一些帮助定义鸟类特征的特点,例如长而粗壮的前肢。 然而,近年来,大量小型、长羽毛恐龙的发现给古生物学家带来了一个难题,引发了关于哪些动物是现代鸟类的祖先,哪些只是关系密切的近亲的问题。
推动最新始祖鸟重新思考的化石被称为郑氏晓廷龙(Xiaotingia zhengi),由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徐星及其同事在今天的《自然》杂志上进行了描述。 它是在中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岩石年代可追溯到侏罗纪晚期,距今 1.61 亿至 1.45 亿年前。 与许多类似的化石一样,它周围的岩石中也布满了羽毛印痕,但其前肢末端有爪子,并且长有锋利的牙齿。
徐星报告说,这些特征本身并不能帮助将这种化石置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位置,但它还具有极长的中指和末指骨,以及一端呈 L 形横截面的叉骨。 徐星认为,这些特征表明郑氏晓廷龙与始祖鸟和另一种长羽毛的近亲近爪龙(Anchiornis)关系非常密切。
在分析了郑氏晓廷龙及其近亲的特征后,徐星及其同事认为,这些生物与恐爪龙和 μικροραпτορ 恐龙的相似之处多于早期鸟类,因此应该属于恐爪龙类恐龙,而不是鸟翼类。 许多特征促使该团队做出这一决定,但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郑氏晓廷龙、始祖鸟和近爪龙都具有浅口鼻部和扩大的眼眶后部区域。 μικροραпτορ 具有相似的特征,但鸟翼类中的早期鸟类具有非常不同的头骨。
失去首位
第一块始祖鸟标本是在 1861 年发现的,就在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几年后。 它结合了类似蜥蜴和鸟类的特征,使其成为证明从非鸟类恐龙进化到鸟类的理想“缺失环节”。 但最新的重新排列将其从最早鸟类的位置上移除。 徐星解释说:“我认为始祖鸟的地位是历史和恐龙向鸟类过渡时期相对较差的样本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便如此,他承认这一举动很大胆。“由于它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最原始鸟类的地位,所以我对展示这个结果感到有点紧张,”徐星说。 但该领域其他人的立即回应表明,这一决定将得到广泛接受。
“始祖鸟之所以被认为是鸟类,是因为它有羽毛,而其他动物都没有。 但后来开始发现其他动物也有叉骨、三指手和羽毛。 见鬼,甚至霸王龙也有叉骨。 因此,我们逐渐了解到,始祖鸟独有的鸟类特征并没有那么独特。 预兆早已显现,”俄亥俄大学雅典分校的古生物学家劳伦斯·威特默说。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古生物学家托马斯·霍尔茨说,这种改变是否是永久性的取决于未来会发现哪些其他动物。“我认为这不会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最终定论。 如果你把这种新的中国物种排除在外,那么这个论点就会瓦解,因此,在挖掘出更多证据之前,新的位置充其量也是不稳定的。”
本文经《自然》杂志许可转载。 该文章于 2011 年 7 月 27 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