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 遇到过这样的朋友:约好一起出去玩,但当有更好的提议出现时就取消了?或者一个在你经历糟糕的分手时帮助过你,然后又和你的前任调情的伙伴?在科学家看来,这些有问题的朋友被称为矛盾型朋友。在更懂俚语的人群中,他们被称为“亦敌亦友”。
这两个术语都用来描述一系列复杂的关系——那些让你振奋也让你沮丧的关系,原因有很多。它们包括:善意但又过分好胜的朋友,在你困难时是支柱但在你成功时却无法真正高兴的朋友,以及在你需要帮助时会放下一切来帮助你,但之后又会说你闲话的大学伙伴。
在这些令人烦恼的关系中,诸如热情和理解之类的品质与批评、嫉妒或拒绝并存。“这是一个让你抓狂的朋友,”普渡大学的心理学家 Karen Fingerman 说。“你爱他们,你不想失去他们,但他们真的令人痛苦。”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研究人员最近才开始研究这些混合情感的联系。到目前为止,他们发现这种关系对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会升高血压和抑郁风险,同时降低对压力的抵抗力。但是,如果你想保留你的亦敌亦友——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你可以通过缓冲你与这种“阴晴不定”的朋友的互动,并考虑他们伤人行为的公正理由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影响。
质量胜于数量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没有朋友的生活有很多缺点,包括抑郁、高血压和认知能力下降。但是,如果你想快乐(并由此变得健康),拥有很多朋友远不如拥有好朋友重要。在 2006 年的一项研究中,当时都在韦恩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 Meliksah Demir 和 Lesley Weitekamp 给 423 名大学生发放了关于他们性格、幸福水平以及友谊质量和数量的问卷。研究人员将高质量的友谊定义为在帮助、亲密、自我肯定、可靠的联盟、情感安全和刺激性的陪伴方面得分高的友谊。幸福感差异的 58% 可以归因于一个人友谊的质量,而性格则为 55%。另一方面,朋友的数量对受试者的幸福程度没有显着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亦敌亦友是有问题的。当然,没有完美的友谊。但亦敌亦友始终是不完美的,例如,在可靠的联盟和自我肯定等因素上的得分较低。杨百翰大学的心理学家 Julianne Holt-Lunstad 说,一旦你对某人产生矛盾的情感,“未来与那个人的互动可能会通过这个视角来判断”。换句话说,你不太可能忽视亦敌亦友的无心之语,而不是你认为是支持你的人的无心之语。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亦敌亦友。从要求人们评估他们关系的调查中,Holt-Lunstad 和犹他大学心理学家 Bert Uchino 发现,平均而言,大约一半的人的社交网络是由矛盾的关系组成的。许多关系存在于家庭中。Fingerman 发现,与朋友和熟人相比,人们更有可能以更矛盾的态度看待配偶、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原因之一:无论家庭成员多么麻烦,都比朋友更难替换。此外,即使是令人恼火的家庭成员也常常提供你无法放弃的支持和温暖。
不健康的关系
矛盾的关系可能不仅仅令人沮丧。在 2003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Holt-Lunstad 和 Uchino 要求 102 名男女志愿者佩戴血压监测仪三天。每次受试者进行超过五分钟的社交互动时,他或她都会在日记中描述并评价这种关系的质量。不出所料,当个体遇到矛盾的朋友时,血压读数通常高于他们见到支持型朋友时。但有趣的是,在亦敌亦友面前,血压也比在受试者不喜欢但又无法避免的人(例如同学或同事)面前更高。Holt-Lunstad 推测,你对你讨厌的人期望很低,而亦敌亦友,尽管他们是不可预测的,但常常会提高你的希望,然后又让你失望。而这种失望,或对失望的恐惧,会对你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他研究表明,矛盾的朋友会降低对压力的抵抗力。在 2001 年,Holt-Lunstad 和 Uchino 报告说,他们要求 133 名 30 至 70 岁的人根据其社交网络中重要成员的帮助程度或令人不安程度对其进行评分。然后,志愿者完成了两项压力测试:一项心算任务和一篇为自己辩解以反驳虚假指控的演讲。一个人拥有的矛盾朋友越多,他在这些活动期间的总体心率和血压就越高。结果表明,支持性的关系可以缓冲身体对抗压力,但矛盾的朋友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与该结论一致的是,拥有更多矛盾朋友的个体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如果这样的朋友让我们不快乐,我们为什么还要留着他们?在 2009 年的一项研究中,Holt-Lunstad 和研究生 Briahna Bigelow Bushman 发现,人们故意坚持困难的友谊——因为这段关系有很长的历史,因为关系中的优点超过缺点,或者因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只是不想放弃这个人。
的确,如果你知道如何管理这些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产生的痛苦,你可能不需要放弃你的亦敌亦友。你的朋友是否值得你付出这种努力取决于他或她对你的意义。但无论如何,你可以努力保持你在友谊契约中的责任。正如 Holt-Lunstad 所说,“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你想让别人成为的那种朋友。”
应对亦敌亦友
你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策略来限制一些令人烦恼但又宝贵的友谊和家庭关系带来的痛苦。杨百翰大学的心理学家 Julianne Holt-Lunstad 建议避免以前有问题的科目或情况。例如,如果你的亦敌亦友倾向于在最后一刻取消,请制定备用计划。如果谈论政治或宗教导致了尖酸刻薄的评论,请避开这个话题。
此外,对你亦敌亦友的动机给予积极的,或至少是中性的解读。如果一个朋友经常在工作时给你打电话,你可能会想,“她不尊重我的工作或我的时间。” 但也许她是那种需要立即分享她的消息的人。“后一种思维方式不那么个人化,”普渡大学的心理学家 Karen Fingerman 解释说。“那是 contributing to 更好 relationships 的那种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