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如果您曾经被一群火蚁追赶,您可能会想到潜入最近的水体来逃避它们痛苦、瘙痒的叮咬。那就错了。事实证明,数千只火蚁可以轻松地自组装成防水筏,这种筏可以在水上漂浮数月。
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于4月25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对火蚁卓越的造筏才能进行了力学分析。
当它们的栖息地被洪水淹没时,无论是它们原生的巴西雨林还是佐治亚州的路边——在那里意外进口的火蚁现在数量众多——蚂蚁会撤离它们的巢穴并从地下出来。“蚁群会作为一个整体聚集在一起并漂浮,”内森·姆洛特,一位研究生兼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说。“在南方,雨季期间,您有时可以在河里看到它们。”
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整个蚁群将通过使用它们的下颚、爪子和腿末端的粘垫相互抓握,聚合成一个水密的煎饼状筏。姆洛特说,在实验室中制造的最大的这种筏直径约为20厘米,由约12,000只蚂蚁组成。自然界中可能会有更大的筏,因为蚁群的数量可能达到数十万。这些筏使蚁群能够完整地迁移到更干燥的陆地。“如果每只蚂蚁都逃散了,就无法保证它们能够再次找到彼此,”姆洛特说。
当然,蚁筏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会漂浮。虽然单只蚂蚁由于其体积小、疏水性外骨骼和水的表面张力而可以漂浮,但一大块密集的蚂蚁群如何保持漂浮尚不清楚。通过观察水在单只蚂蚁和蚁筏上的成珠现象,研究人员发现,筏状结构的蚂蚁更防水。防水性的增加与卡西-巴克斯特润湿定律一致,该定律指出,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可以提高其防水性。筏底部的蚂蚁用它们多毛的缠结身体形成坚实的纹理表面,捕获一层薄薄的空气。捕获的空气防止水粘附,增加了筏的浮力,并允许底部的蚂蚁呼吸。“蚁筏代表了一个通过合作行为使表面具有防水性的清晰例子,”研究人员写道。
如果蚁筏受到外力干扰——例如好奇的研究人员用树枝戳它——它会收紧,变得更加坚硬和水密。即使整个筏子浸没在水下几厘米处,它周围也会被一个气泡包围,使其能够重新浮出水面。
当一团蚂蚁被扔进水中时,底部的蚂蚁会相互抓住以形成稳定的底座,而顶部的蚂蚁会慢慢扩大筏的边缘。姆洛特说,这种看似协调的团队合作实际上只是个体蚂蚁层面的随机行走。当一只蚂蚁到达筏的边缘时,它要么转身,要么被后面推的其他蚂蚁推到底部,然后被踩在脚下。“建造过程的关键是将蚂蚁困在筏的边缘,这表明某些‘合作’行为可能依赖于强迫,”研究人员写道。
“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说明了观察自然界的多样性如何引导我们思考新颖设备的设计灵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验室主任罗伯特·富尔说,该实验室研究各种动物的生物力学。这项新研究表明,能够模仿蚁筏的机器人需要达到毫米级,并且能够可逆地连接和互相攀爬。
富尔说,科学家们已经在开发可以构建自组装和自修复结构的微型机器人,尽管最小的此类机器人仍然有四分之一大小。“随着我们人类的技术呈现出自然的特征,那么自然就成为了更好的老师,”富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