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各地受到觅食爱好者食用的一种野生蘑菇被发现含有危险且可能致命的毒素。中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鉴定出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蘑菇毒素,这是一种有时致命的疾病,可对肾脏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最早于15年前在法国报道。然而,这些毒素并非从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蘑菇松口蘑中分离出来,而是从其近亲灰绿口蘑中分离出来的,突显了真菌毒理学的复杂性。这些科学家建议,觅食蘑菇的人应避免食用这两种蘑菇。
松口蘑和灰绿口蘑都属于一类曾被认为是可食用的野生蘑菇。2001年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1992年至2000年期间,发生了12例严重的人类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导致3人死亡。1 这些病例大约发生在患者食用被认为是松口蘑的野生蘑菇一周后。通过给小鼠喂食松口蘑并测量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横纹肌溶解症的标志物),研究人员在2001年得出结论,这种蘑菇是罪魁祸首。
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开展工作来准确鉴定松口蘑中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具体化学物质。刘吉开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家,他的团队从法国西南部沙质海岸的松树下采集了松口蘑和灰绿口蘑的样本。他们从灰绿口蘑中分离出15种新的三萜类地菇内酯和皂甙烯醇酯。2 两种皂甙烯醇酯表现出急性毒性,以 88.3 和 63.7 毫克/千克体重杀死小鼠。这两种化合物均增加了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共同作用?
刘吉开告诉《化学世界》说:“这两种新化合物具有中等毒性,因此它们有可能协同作用,或许与其他未知的蘑菇毒素以累积的方式共同作用,导致致命的横纹肌溶解症。” 他估计,一个人必须每天食用一份灰绿口蘑,连续几天才会达到致命剂量。他说,幸运的是,灰绿口蘑因其风味而备受推崇,但仅少量食用,否则可能会有更多人丧生。
刘吉开说,他的团队还鉴定出松口蘑提取物也具有毒性,但其毒素与灰绿口蘑中的毒素不同。这些数据尚未发表。“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可能同时食用了松口蘑和灰绿口蘑,或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将灰绿口蘑与松口蘑混淆了,”他说。2012年,刘吉开的团队发表了另一项研究,表明三种蘑菇毒素的组合可能导致中国200多人死亡。
松口蘑是最著名的致命蘑菇,但其相应的毒素仍未被鉴定出来,日本京都药科大学的有机化学家桥本贵美子说。但桥本不同意灰绿口蘑是归因于松口蘑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这是因为在法国和波兰都曾报道过松口蘑引起的中毒事件。尽管刘吉开基于法国样本的研究将灰绿口蘑与横纹肌溶解症联系起来,但波兰的病例可能仍然证明松口蘑与该疾病之间存在联系。此外,灰绿口蘑和松口蘑看起来截然不同,因此这两种蘑菇不应容易混淆。“灰绿口蘑的菌盖呈灰色,菌肉呈白色,[而]松口蘑的菌盖呈黄色至棕色,菌肉呈黄色,”桥本说。
中国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真菌分类学家李泰辉说,刘吉开的研究表明了真菌毒性的复杂性。“一种有毒蘑菇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毒素,同一种毒素的毒性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李泰辉说,并补充说,由于真菌种类繁多,因此在鉴定真菌时很容易犯错。“因此,重要的是要确定食用不同数量和不同组合的蘑菇所产生的毒性水平,”李泰辉解释说。
本文经《化学世界》许可转载。该文章于2014年6月16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