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还是虚构?:鸟类(和其他动物)在轻微的人类触碰后会抛弃幼崽

自然界的养育本能会凌驾于其逃跑机制之上吗?

这是一个熟悉的夏日场景:一个鸟巢栖息在一棵矮小的海棠树的弯曲处。里面,一只小黄鹂伸展着翅膀,试图发出颤音。一个小女孩的脸庞俯视着它。她伸出巨大的手指,想抚摸它仍然湿润的羽毛。就在即将接触时,她父亲的声音轰鸣而至:“别碰那只鸟!”

根据民间传说,如果人类哪怕只是碰了一下鸟蛋或幼鸟,鸟类就会抛弃它们。然而,这种普遍的观念是错误的:它否定了动物父母养育后代的本能,并忽视了鸟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美国鸟类学家联盟前主席弗兰克·B·吉尔说,无论鸟类看起来多么容易受惊,它们都不会轻易抛弃幼崽,尤其不会因为人类的触摸而抛弃。“如果鸟巢在筑巢或产卵阶段受到潜在掠食者的干扰,”他说,“它有可能放弃并重新筑巢。然而,一旦幼鸟孵化并开始进食,[它们的父母]一般来说会非常执着。”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个传说的来源是人们认为鸟类可以检测到人类的气味。实际上,鸟类的嗅觉神经相对较小且简单,这限制了它们的嗅觉。极少数鸟类具有非凡的嗅觉,这些都代表了特殊的适应。例如,火鸡秃鹫会被腐烂的有机物产生的一种气体——甲基硫醇(以及添加到天然气中使其闻起来很臭的气体)所吸引,而椋鸟可以检测到植物中的杀虫化合物,它们利用这些化合物来保持鸟巢无虫。然而,没有哪种鸟类的嗅觉是针对人类气味的。

尽管如此,仍然有充分的理由不要随便在有人居住的鸟巢里乱动。“事实是,鸟类不会因为触摸而抛弃幼崽,但它们会因为干扰而抛弃[它们的后代和它们的鸟巢],”蒙大拿大学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生物学家托马斯·E·马丁解释说,他曾处理过从委内瑞拉到塔斯马尼亚的鸟类,而没有引发抛弃行为。“它们很可能是在对干扰做出反应,这种干扰与对幼鸟的伤害风险有关。”

换句话说,鸟类和经济学家一样,会做出成本效益的决定。如果一只鸟在孵化和抚养幼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当潜在的掠食者发现幼鸟时,这只鸟更有可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后代转移到新的筑巢地点,而不是完全抛弃它们。寿命较长的鸟类,如鹰,比寿命较短的鸟类,如知更鸟和其他鸣禽,更厌恶风险(并且对干扰更敏感)。前者可能会抛弃幼鸟,而后者不太可能这样做。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大多数动物。“总的来说,野生动物会与幼崽建立联系,并且不会轻易抛弃它们,”美国人道协会城市野生动物项目现场主管劳拉·西蒙解释说。

事实上,大多数生物都会找到非凡的方法来确保幼崽的生存。鹬和鸭子会假装翅膀断了,以引诱掠食者远离它们的幼鸟,而浣熊和松鼠会在潜在威胁潜伏时迅速将其后代转移到更安全的牧场。

野兔是这条规则的例外。“这些动物似乎对人类和其他气味最敏感。它们是一种容易受惊、压力很大的物种,”西蒙说。“当野兔的巢穴受到严重干扰时,比如被割草机碾过或被猫闯入时,它们有时会抛弃巢穴。”

如果您怀疑野兔的巢穴已被遗弃,人道协会建议在巢穴上用纱线或绳子做一个“X”,并在大约 10 小时后检查是否被移动。如果 X 被推到一边但巢穴仍然被覆盖,这很好地表明母亲已经返回,给幼崽喂奶,然后重新覆盖了它们。如果 X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 12 小时内保持原位,则很可能幼兔已被遗弃。

当然,野生动物应尽可能不受干扰。在地面上发现幼鸟或任何动物幼崽的一般规则是简单地让它们独自呆着。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在远处观察。但是,如果在地面上发现一只没有刚长出羽毛的幼鸟,并且鸟巢很容易够到,则可以将其放回,而不会造成伤害。父母会张开翅膀欢迎它回来。

Robynne Boyd began writing about people and the planet when living barefoot and by campfire on the North Shore of Kauai, Hawaii. Over a decade later and now fully dependent on electricity, she continues this work as an editor for IISD Reporting Services. When not in search of misplaced commas and terser prose, Robynne writes about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he lives in Atlanta, Georgia.

More by Robynne Boyd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