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或内向:大多数人实际上是中间性格者

关于外向-内向量表中间性格类型的研究有限——但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

Young man with red sweater at his front door being surprised by two friends (backview).

与内向或外向的人相比,中间性格者在社交刺激和独处时间之间获得了更均衡的益处。

Rivers Dale/Getty Images

莱昂纳德·拜尔是一位住在德国小镇的平面设计师。他是聚会上最适合结识的人,因为他总能找到谈话的话题。如果他独自去酒吧,出来时就会认识几个新朋友。然而,他也喜欢独自住在舒适的两居室公寓里。他说,在那里他喜欢“时不时地关上门,享受一些安静”。例如,在与朋友长时间聚会后,他很高兴能安静一段时间。

拜尔符合中间性格的标准,这是一种介于外向和内向之间的特质。内向的人主要从独处中获得能量,而外向的人则从与他人互动中获得能量。内向的人更容易因他人而感到压力,而外向的人则在与他人相处时茁壮成长。但对拜尔来说,这些动态取决于具体情况:有时他在与人相处时感到舒适和放松。有时,人们会让他感到压力。

他绝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的人。大多数人并非完全内向或外向。“90%的人都介于两者之间,”柏林洪堡大学的性格研究员延斯·阿森多夫说。倾向于外向的人也喜欢时不时地独处。“由于每个人都需要社交接触,内向的人也会寻求与他人互动——只是较少,”阿森多夫补充道。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中间性格者。但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说,很难清楚地划分这些类别。“没有一条神奇的界限能清楚地区分中间性格与内向和外向,”他说。

如果根据人们的特征将他们置于连续谱上,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在中间,而处于两极的人较少。正如统计术语所说,人类性格的这个维度是“正态分布”的。而且,除了内向、中间性格和外向之外,还有更多的渐变。“你可以创建更多的子类别——例如,轻度外向和轻度内向,”考夫曼说。

中间性格:一切皆有可能?

中间性格结合了外向和内向的世界:当拜尔的朋友在星期五晚上自发地拜访他,并想带他去参加派对时,他会抓起外套出发。但如果他没有任何计划,他也不会感到困扰。相反,他喜欢安静地看电视连续剧或绘画。“中间性格者拥有更灵活的思维方式,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考夫曼说。

一般来说,不能说外向、中间性格或内向这三个类别中哪一个比其他的好或坏。“在性格特征方面,没有好坏之分,”考夫曼说。相反,每种都有优点和缺点,具体取决于具体情况。例如,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更快乐,但一些研究人员反驳说,这反映了一种更大的社会偏见,即重视外向的人更典型的外向行为。

那么,中间性格的好处是什么?关于性格的这个维度的研究很少,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和作家亚当·格兰特在 2013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在格兰特的研究中,呼叫中心的中间性格员工的平均销售收入高于外向或内向的同事。格兰特观察到,他们比内向或外向的人更适应他们的谈话对象。他们足够热情和自信,具有说服力,但又不会显得兴奋或过于自信。相反,他们会倾听客户并考虑他们的兴趣。

2016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中间性格和内向的生物学学生通常在学业上的表现略好于外向的人。研究人员写道,中间性格者可以通过像内向者一样专注于学习,同时像外向者一样与同学交往,从而利用光谱两端的特征。与此同时,2023 年在越南对 68 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22 名自称是中间性格的学生平衡了外向和内向的倾向。他们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不同的学习策略,例如快速浏览新信息、向他人提问以提高理解力以及创建诸如颜色编码笔记之类的记忆辅助工具。

麦吉尔大学的组织研究员卡尔·摩尔在 2012 年在《福布斯》上写道,除了学术界之外,内向和外向的结合可能会在商业环境中带来最佳的决策。外向的人被认为是天生的领导者,可以激励追随者。但缺点是,他们通常喜欢说得多,听得少。内向的管理者更关注他们的员工,并为他们自己的成功留出更多空间。理想情况下,中间性格的领导者可以两者兼顾。

一种常见但被忽视的特质

尽管对中间性格赞誉有加,但科学研究仍然相对薄弱。多年来,这个概念很少受到关注。心理学家埃德蒙·史密斯·康克林于 1923 年首次提到,当时他试图定义内向和外向,之后这个术语就被遗忘了。它只是在几十年后才在英国心理学家汉斯·尤尔根·艾森克的人格模型中再次出现。

缺乏兴趣可能与一个事实有关,即根据定义,中间性格与特别独特或令人难忘的个人资料无关。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协和大学的心理学家伊恩·戴维森在 2017 年的一篇论文中解释说,它是为两极之间的“典型”人设计的。

相比之下,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明显的外向或内向。尽管为调查这些维度做了许多努力,但几乎没有对中间 50% 的人进行单独的分析。考夫曼对他的领域的这种失败感到遗憾:“研究整个价值范围是良好的科学实践,”他说。“但许多人更喜欢为人们为什么会以他们的方式感受、思考和行动的问题寻找简单的答案。”换句话说,关注极端情况会使某些研究项目更容易。

但是,忽视中间可能会对每个人都造成损害。人们经常误解外向和内向的真正含义。可以通过更细致地审视这些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内向为例,内向可能会被错误地与害羞、不喜欢他人甚至社交焦虑混淆。“这与害怕社交接触无关,”阿森多夫说。相反,正如他在他的书《人格心理学》中指出的那样,内向的人只是更喜欢独自一人。

另一个危险是,如果人们不理解可能存在的渐变,他们可能会将自己和他人简化为内向-外向频谱的极端。因此,他们可能更坚信自己要么内向要么外向,而且这些概念是天生的、不变的和不灵活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考夫曼说,人性的复杂性“充满了可能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

事实上,性格并非一成不变。正如 2000 年对152 项纵向研究的回顾发现的那样,我们在内向-外向等维度上的定位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性格特征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稳定,但只有在 50 岁之后才达到最高的一致性水平。

无论一个人是内向、外向还是中间性格,他们最好的选择是突出自己性格的优点。“如果你想快乐,你首先应该接受自己,正如研究向我们表明的那样,”考夫曼说。

例如,拜尔很高兴不属于任何一个极端。在工作中,他通常可以毫无问题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与六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直到 11 岁才拥有自己的房间,所以他习惯了被很多人包围。然而,拜尔仍然记得小时候寻找独处时光的方法。当家里的事情对他来说太忙时,他会和家里的狗一起去散步。当他想独处时,他仍然会被户外活动所吸引。这些短暂的休息对拜尔很重要。太多的计划和会议会让他感到不知所措。“能够保持自发性对我来说很重要,”他说。

本文最初发表于《科学世界》,经许可转载。

Hannah Schultheiß has been working as a journalist for outlets such as ZEIT Online and 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since 2020. She has a master’s degree in psychology, with a specialization in clinic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in Germany and trained as an editor at the German Journalism School.

More by Hannah Schultheiß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