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单孔目动物:为何卵生哺乳动物依然存在?

鸭嘴兽和针鼹的祖先可能通过进入水中,在其胎生竞争者中幸存下来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今天地球上只剩下两种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和针鼹,或称多刺食蚁兽。这些奇怪的“单孔目动物”曾经统治澳大利亚,直到它们的有袋表亲,有袋类动物,在7100万到5400万年前入侵这片土地,并将它们扫荡一空。新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是因为它们的祖先进入了水中。

在前往澳大利亚之前,有袋类动物已经从亚洲迁徙到美洲再到南极洲。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位于堪培拉的进化生物学家马修·菲利普斯说,被迫与沿途的所有动物竞争,有袋类动物可能已经为竞争做好了准备,因此解释了它们在澳大利亚的巨大成功:“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单孔目动物幸存了下来?’”

菲利普斯和他的同事认为,鸭嘴兽和针鼹之所以能够度过有袋类动物的入侵,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在有袋类动物无法追随的地方——水中——找到了避难所。当有袋类动物出生时,它们需要持续吸吮乳汁数周,因此,如果它们的母亲必须长时间游泳,新生儿可能会溺水。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对于鸭嘴兽这种两栖动物来说,这个理论似乎是合理的。然而,针鼹完全生活在陆地上。研究人员使用遗传学来寻找答案。他们发现针鼹仅在1900万至4800万年前才从鸭嘴兽中分化出来,这意味着针鼹最近才拥有半水生的祖先,并且后来才重新在陆地上定居。针鼹的许多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曾经拥有类似鸭嘴兽的两栖祖先——流线型的身体、向后突出的后肢可以充当舵,以及胚胎发育期间类似鸭子的喙的轮廓。

先前一项关于早期单孔目动物化石的研究表明,鸭嘴兽和针鼹在超过1.1亿年前就已分化,远远早于遗传分析显示的年代。但菲利普斯的研究小组重新分析了这些早期化石的439个特征,发现针鼹和最近进化的鸭嘴兽更好地归为一组,而不是与更古老的化石归为一组。重建的谱系支持了研究人员的遗传学发现,他们于9月23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报告了这一发现。“基因和骨骼现在似乎在讲述同一个故事,这令人鼓舞,”纽约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哺乳动物学家罗宾·贝克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针鼹从水中过渡的化石证据;贝克说,单孔目动物的化石记录仍然很不完整。但是澳大利亚的许多化石遗址都有2000万到2500万年的历史,大约是研究人员认为针鼹进化的时间。“如果幸运的话,未来对这些遗址的考察将发现针鼹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从类似鸭嘴兽形态的过渡,”他建议道。

菲利普斯说,单孔目动物中卵生和来自遥远祖先的其他原始特征(例如类似爬行动物的肩部)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它们明显劣势的原因。这些新发现有助于以积极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古老的特征——例如,虽然类似爬行动物的肩部不利于快速奔跑,但它们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允许巨大的肩部和手臂肌肉帮助针鼹钻入泥土,鸭嘴兽在水中机动。“大多数爬行动物也拥有这些‘原始’特征,然而,就物种数量而言,它们比任何哺乳动物群体都更成功,”菲利普斯补充道。

注:本文最初以“奇异的单孔目动物”为标题印刷。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