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珍视稀有物品——无论是绘画、硬币还是稀有的两栖动物物种。这种对难以找到的东西的偏爱使得巴黎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假设,过度开发物种——例如通过狩猎和收集外来宠物——会导致它们的灭绝。(标准的经济理论预测,过度开发实际上不会导致物种灭绝,因为获取它的成本将大于其本身的价值。)作者提到,将动物或植物列入保护组织的观察名单,是一种可以提高稀有物种价值的方式。
数学和进化生态学家弗兰克·库尔尚(Franck Courchamp)表示,他的团队的工作——发表在本周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上——基于一种名为“阿利效应”的生态过程,即一个物种的灭绝风险因低种群数量导致的繁殖能力下降而增加。库尔尚修改了一个经济资源开发模型,使得当一种材料变得更加稀有时,其在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上涨。他证明,如果一种材料的数量减少到足够少时,价格可能会变得非常高,以至于可以抵消寻找它所涉及的成本。将这一推理应用于濒危物种,他得出结论,人类可以引发“人为的阿利效应”,最终会导致某些珍贵物种的“灭绝漩涡”。“人类可以做的是将这种内在的阿利效应推入密度区域,在这些区域中,阿利效应可以被揭示或显现,”库尔尚解释说。“但他们无法创造它。要么这个物种本身就具有这种效应,要么就没有。”
库尔尚和他的同事着手强调这种情景可能发生的一些例子。他引用了海雀,这种鸟每年只产一枚卵,并且因其肉和羽毛而被追捧,直到它变得极其稀有。开始觊觎它们的人包括博物馆馆长和鸟类学家,他们为了保存这种不会飞翔的鸟的证据,可能反而帮助杀死了它们。狩猎也可能导致这种人为的阿利效应——据了解,猎人曾为一张猎杀一只野生绵羊的许可证支付高达 40 万美元的费用。皮毛或蛋被认为是奢侈品的动物——例如斑点猫或鲟鱼——也可能成为猎物。传统医学可能导致对动植物的过度开发,生态旅游也可能如此。最后,对稀有物种作为外来宠物的高需求,可能导致为快速减少的种群成员支付非常高的金额——来自印度尼西亚罗蒂岛的一只乌龟和一只中国壁虎分别在国际宠物贸易中卖出了 1500 美元和 2000 美元。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 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得以持续。
在研究中,库尔尚的团队声称,一些野生动物贸易商注意到,保护组织宣布某个物种濒危可能会导致其价值飙升。库尔尚说,保护主义者在决定是否就一个正在消失的物种发出警报时,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它可能被过度开发的方式,以及保护网络是否能够充分保护它。“如果已知它很可能成为狩猎或传统医学的目标,或者你不能合理地认为你可以保护该物种,例如因为缺乏资源,那么你需要在宣布它稀有之前三思而后行,”他警告说。“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说它稀有,那么它就不能从保护项目、贸易禁令或这类事情中受益。”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物种保护副总裁吉内特·亨利(Ginette Hemley)认为,库尔尚的发现并不适用于物种开发的整个领域,而是适用于“收藏家寻求的稀有活爬行动物”,例如那些在罗蒂岛、马达加斯加和新喀里多尼亚发现的。“当我们突然听到对一个物种的种群有巨大需求时——而且通常是这些稀有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这些收藏家会追逐它们,它们是特有物种,而且分布范围非常有限——在我们更多地了解情况之前,我们不会公开它,”她解释说。“我们不会强调它们的存在,因为它可能会增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