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将一个微小的、原子密集的芯片发射到太空,并用激光束轰击它,在太空中创造出一种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奇异物质状态。他们的发现可能为一种新的引力波(即时空中的涟漪)探测方法奠定基础。
微重力环境中的物质波干涉实验(MAIUS-1)于2017年1月23日从瑞典的埃斯 range 太空中心用探空火箭发射升空。该任务不仅成功地创造了首个太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而且研究人员还在6分钟的太空飞行中用该样本进行了100多次实验。这项研究的结果于今天(10月17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BEC)是一种物质状态,当原子云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即0开尔文(等于零下459.67华氏度,或零下273.15摄氏度)的温度时形成。当原子足够冷时,它们不再像单个原子那样运动,而是聚集在一起,同时占据相同的、可能的最低能量状态。换句话说,原子变得无法区分,原子团开始表现得像单个原子。[信息图:引力波如何工作]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看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这种现象是量子力学中被称为波粒二象性的原理的结果,该原理指出光和物质都表现出粒子和波的特性。粒子的波长与其温度直接相关。能量较高的粒子表现出较短的波长,而能量较低的粒子则具有较长的波长。通过冷却一组原子,直到它们都占据相同的低能量状态,它们的波长会扩展到整个原子云并变得相同。
为了使原子尽可能冷,科学家们使用一种称为“激光冷却”的方法。当激光束将光子(或光粒子)射向原子时,光子被原子吸收,并在过程中降低原子的动量。这是因为这些光子本身就具有动量,当原子吸收光子时,它也会吸收光子的动量。在正面碰撞中,这会导致原子失去动量,或减速。原子移动得越慢,温度就越低。
在MAIUS任务期间,一个铷原子样本被冷却以在太空中创造出第一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但或许比这一历史性首创更令人兴奋的是研究人员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进行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太空中测量引力波可能比在地球上进行测量更精确。
在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引力波的发现为三位物理学家赢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太空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可能有助于推动引力波的探测。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研究员、MAIUS实验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迈克·拉赫曼告诉Space.com,通过太空测量,“原则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使用原子干涉仪的引力波探测器,它对LIGO无法探测到的其他频率敏感。”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称为原子干涉仪的设备,利用激光束将物质波分成两束,然后以产生干涉图案的方式将波重新组合。拉赫曼说,当原子处于“自由落体”或微重力环境中时,测量结果“对惯性力(如引力场)敏感”。拉赫曼补充说, “灵敏度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干涉仪中花费的时间成二次方关系”,在地球上进行此类实验时,“你总是会遇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短时间后坠落到地面的问题……在太空中,你处于微重力条件下,因此原则上可以观察任意长的时间。”
上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刘亮(未参与这项研究)在一篇随附的《自然》新闻与观点文章中写道,这项新研究“为太空量子传感器铺平了道路,太空量子传感器可用于进行地球上无法进行的实验”。“例子包括探测通常无法访问的频率范围内的引力波,探测可能的超轻暗物质粒子,以及观察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关的细微效应。谁知道太空量子传感器会揭示宇宙的哪些奥秘。”
在科学家们能够在太空中进行这项实验之前,他们首先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小型化生产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所需的科学设备。汉诺威大学的合著者斯蒂芬·塞德尔在一份声明中说:“通常,这样的设备会占据整个实验室房间。” “设计一个如此紧凑和坚固的系统,使其能够搭载探空火箭飞行,这对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是一个主要的挑战。” 探空火箭的高度仅约8.2英尺(2.5米),直径为20英寸(0.5米)。
自从MAIUS任务发射以来,一项类似的实验,即冷原子实验室,已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冷原子实验室于5月份发射到空间站,此后通过冷却铷原子云,像MAIUS任务一样,制造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铷是“最容易冷却原子云直至凝聚的原子种类之一,”拉赫曼说,“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种类来做。对于接下来的两个MAIUS任务(MAIUS-2和-3),我们将添加钾-41作为第二种种类。” 这些任务将于2018年和2019年的某个时候发射。
版权所有 2018 Space.com,一家Future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不得发布、广播、重写或再分发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