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无知有害健康

述情障碍,一种鲜为人知的人格特质,揭示了情感意识对健康的深远力量

这看起来像一个典型的抑郁症病例。这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婚姻问题正在接受咨询。他社交退缩,并开始酗酒。他的言语和动作都很迟缓。然而,即使在他与精神科医生娜塔莎·托马斯的一次会诊中,他强忍着泪水,也无法描述自己的感受。“当他哭泣时,我会问,‘你感觉怎么样?’他会耸耸肩,”托马斯说。“我会给他一些词,比如,‘悲伤、绝望、沮丧。’”她的病人会回答,“那些东西感觉起来是什么样的?”

托马斯的病人不仅仅患有抑郁症,他还患有述情障碍,这是一种以识别和描述自己情绪能力缺陷为特征的人格特质。具有这种特质的人也倾向于以具体的、功利主义的方式思考,而不是强调洞察力和内在体验的方式,并且他们对想象力、幻想和梦想的能力有限。

虽然它听起来像一种疾病或障碍,但述情障碍实际上是人格的一个维度,类似于尽责性或神经质,并且它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大约10%的人口具有述情障碍的极端特征,其余的人则介于连续体的某个位置。这种特质的发生受到发展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参见对页的方框],但也存在与述情障碍相关的强烈遗传成分。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述情障碍个体差异的42%归因于遗传学。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我们很可能都认识符合述情障碍描述的人,但很少有人熟悉这个术语。部分原因是,情绪智力,或者理解、识别和回应他人和自身情绪的能力,这个重叠的概念在公众意识中已经超越了述情障碍。然而,情绪智力并不涵盖述情障碍典型的想象力和做梦方面的缺陷,这表明该特质与更广泛的内心思考挣扎有关。密苏里大学的传播科学家科林·赫塞认为,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种特质的严重性:“[他们]真的不相信有些人可能在神经系统层面上处于劣势,在理解和交流情感方面。”

正如最近的研究现在揭示的那样,述情障碍对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除了与包括焦虑和抑郁症在内的几种精神障碍有关外,述情障碍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许多方面的身体健康。好消息是,新兴疗法显示出帮助述情障碍患者培养情绪意识、丰富内心生活和改善整体福祉的希望。最终,对这种长期被忽视的特质的洞察揭示了身心之间的密切联系。要成功地生活,你必须了解你的情绪。

无语的灵魂

精神科医生长期以来认识到,未能与自己的感受取得联系会造成身体上的损害。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医院(现为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已故精神科医生彼得·E·西夫尼奥斯注意到,他的许多患有心身疾病的患者,即精神障碍表现为身体疾病或损伤的患者,无法理解或表达他们的情感体验。西夫尼奥斯创造了“述情障碍”一词,源自希腊语“无语的灵魂”,来描述这种现象。

研究人员此后发现,述情障碍与多种精神障碍共病,包括强迫症和成瘾。述情障碍的比率在慢性抑郁症患者中尤其高。但正如西夫尼奥斯所怀疑的那样,述情障碍的危害超出了精神健康。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某些胃肠道疾病都与这种特质有关。2月份发表在《精神病学研究》杂志上的一项对101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具有这种特质几乎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一倍。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是述情障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量数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强大的社会联系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但是,述情障碍使创建和扩展支持性社交网络变得更加困难。赫塞观察到,述情障碍会阻碍个人开始、发展和维持各种亲密关系的能力。2010年,赫塞发现,在最初的10分钟互动后,人们对述情障碍者的社会吸引力远低于非述情障碍者。他还表明,患有述情障碍的人更可能避免和不信任他人。当处于恋爱关系中时,具有这种特质的人会减少自我表露,减少给予和接受爱意,并从亲密互动中获得更少的快乐。

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的研究心理学家希瑟·弗兰认为,这些关系挑战会导致负面情绪持续更长时间,否则可能会持续更短时间。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她和她的同事发现,情绪智力和述情障碍的测量可以预测104对美国夫妇的情绪和关系质量。弗兰发现,如果没有情感披露,伴侣们很难互相支持,从而增加了他们患抑郁症和不满意的风险。

当情感变得陌生

为了理解情感脱节如何产生破坏性的生理和人际影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大脑。通过用磁脉冲刺激大脑并观察电流如何在神经组织中传播,研究人员发现,述情障碍程度高的人与述情障碍程度低的人,他们大脑的两个半球的沟通方式不同。高度述情障碍的个体似乎不如那些在该特质中评分较低的人那样有效地在大脑两侧之间传递信息。因此,这些人可能难以整合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情感线索。

其他脑成像研究表明,述情障碍评分高的人在与情绪调节和自我相关思考相关的大脑区域表现出较低的活动。例如,德国三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述情障碍的个体在前脑岛中的灰质较少,前脑岛有助于管理情绪以及内感受。这种鲜为人知的感官包括对自身内部身体状态的感知,例如饥饿感或心跳加速。似乎,构成内感受的相同神经过程也可以解释检测和破译情绪的能力。

其他研究工作也证实了这种联系。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现在在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研究科学家比阿特·M·赫伯特和她的同事测试了88名女性和67名男性的述情障碍,并通过要求他们计算自己在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来测量他们的内感受(内感受能力差的人往往在这项任务中表现较差)。该团队证实,内感受敏感性与述情障碍的所有方面呈负相关。此外,2013年3月,一个日本研究小组发现,与身体和情绪状态意识相关的神经通路重叠,这导致作者得出结论,情绪意识需要内感受。

然而,内感受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情绪不存在。安大略省女王大学的心理学家汤姆·霍伦斯坦认为,在述情障碍中,对情绪事件的典型心理和生理反应已经脱钩。2013年,霍伦斯坦和他的同事测量了即兴演讲参与者的心率和皮肤电导率(随着人的出汗而变化)。然后,他们将这些生理测量值与参与者自我报告的自我意识感受以及其他观察者对每位演讲者精神状态的评估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具有该特质高水平的人未能整合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反应。“述情障碍者像其他人一样有情绪,但他们对情绪的评价不同,”霍伦斯坦说。

未能整合身体反应和情感线索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述情障碍者更容易患病。如果你不能识别你身体的需求,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变得困难。瑞典隆德大学的医生汉斯·图勒修斯提出,难以辨别自己感受的个体也可能无法评估疲劳等症状,而疲劳可能表明血糖水平正在变化。当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启动时,他们可能由于行动迟缓而未能有效地调节压力。维持升高的压力反应可能会使身体疲惫不堪,并使其容易生病。事实上,多项研究发现,与述情障碍最密切相关的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胃肠道疾病——也涉及较低的心率变异性。这种症状是未受控制的压力反应的标志,这正是研究人员期望在述情障碍和内感受降低干扰个人管理身体需求能力时看到的情况。

情感教育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感意识促进更健康的身心和人际关系,找到与自己感受取得联系的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鉴于人格特质的可塑性有限,一些专家对疗法持悲观态度。幸运的是,某些治疗方法最近显示出希望,不仅可以减少述情障碍,还可以改善相关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结果。例如,可以通过治疗来针对社交技能和情绪智力。在2013年《亚洲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患有消化不良(一种慢性消化不良形式)的述情障碍参与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并接受了为期16周的团体治疗,重点是理解和解决人际问题。之后,与仅接受消化不良医疗的患者相比,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好,述情障碍评分也更低。

然而,哪种可用的心理疗法效果最好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013年发表的一项随机试验是第一个比较方法的试验;其结果表明,支持性方法,强调个人的优势并教授他或她社交技能,几乎是常见的解释性治疗方法(侧重于识别无意识冲突)的两倍有效。原因可能是因为后者的方法需要述情障碍者通常缺乏的内向思考技能。

某些基本干预措施可以帮助跨越述情障碍量表的人们。例如,结合身体技巧的疗法可以增强患者对身体感觉和情绪的意识和反应。一个例子是渐进式肌肉放松,它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同时从头到脚绷紧和放松每块肌肉。

对于那些与情绪和饮食失调、成瘾和性创伤作斗争的患者(述情障碍在他们中很常见)来说,基本的情感教育通常很有帮助。通常,第一步是识别思想和感受之间的区别。这可能涉及回顾“感受清单”,该清单细分了普遍情绪的细微变化。使用该清单,患者挑选出一种似乎可能与他们经历过的特定情况相匹配的感受,然后“试穿”它,以确定它是否感觉准确。治疗师和客户讨论其他人在这些情况下往往会感到什么,以及伴随情绪的生理感觉。参考诸如“我喉咙哽咽”、“我胃里有蝴蝶”、“我的心掉了下来”或“我怒火中烧”之类的表达方式可能很有用。

一些患者也受益于治疗师将他们的注意力指向身体线索,例如焦虑典型的肩膀紧张和呼吸受限。随着患者开始拼凑他们的情感拼图,他们变得更倾向于观察他们的内在体验。正念技巧,强调非评判性观察,而不是迫使患者弄清楚或解决情绪状态,在这个阶段可能非常宝贵。这些类型干预措施的成功可能部分源于它们从外到内接近情感意识的方式。

进一步的进展可能来自创建“情绪身体地图”的新努力。在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由芬兰阿尔托大学的心理学家劳里·努梅玛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要求来自芬兰、瑞典和台湾的701名参与者给身体的各个部位涂色,这些部位在观看感人的电影或观察某些面部表情等事件后经历了感觉变化。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文化中,受访者始终将身体的特定区域与特定的情绪联系起来。例如,当生气时,人们感到手臂和上半身的激活程度增加,而快乐则导致从头到脚的刺激涌入。教导人们将身体各个区域的感觉与相应的情绪联系起来,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将身体反应与情感反应重新连接起来。

对于我们这些不为识别情绪而挣扎的人来说,关于述情障碍的研究可能提醒我们,这种识别是一种天赋。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会笑、哭、伸手去拿零食或坐下来休息的相同机制也使我们能够建立关系并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倾听你内心的合唱——你听到的可能非常重要。


述情障碍的起源

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学会区分感受,当时看护者教孩子们命名感受的词语。因此,许多研究人员怀疑发展因素在述情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2012年,伊斯坦布尔埃伦科伊精神研究和培训医院的医生发现,情感虐待和忽视可以预测述情障碍的出现。

文化也可能通过淡化情感体验在述情障碍的发生中发挥作用。2013年的一项研究比较了388名西班牙人(他们的文化通常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和537名乌拉圭人(他们来自一个更传统和集体主义的社会)。乌拉圭人报告说,与西班牙人相比,他们不太重视分享个人情感。同样,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鲁·莱德尔进行的多次研究表明,传统的中国文化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鼓励人们更多地向外思考——也就是说,关于他人、物体和自身以外的力量。然而,集体主义文化不一定滋生述情障碍。莱德尔发现,尽管有外向的焦点,但在这些社会中,情感意识仍然完好无损。

性别规范可以增加另一层环境影响。传统的性别角色通常不鼓励男性关注或重视自己的情绪。这种趋势导致阿克伦大学的罗纳德·F·莱万特等研究人员创造了“规范男性述情障碍”的概念,在这种概念中,社会使年轻男性在情感上变得发育迟缓。他观察到,男性可能会发展出一种非病理性的述情障碍特质变体。一些数据支持这一立场:例如,2008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表现出更多男子气概(一种认可攻击性过度男性气质的观点)的墨西哥裔美国男性也具有更高的述情障碍评分。

困难的环境也可能产生暂时的“状态述情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创伤或抑郁事件会引发与情感意识的急剧脱节。与主要文章中讨论的稳定且持久的“特质述情障碍”相比,这种状态的研究甚至更少,且鲜为人知。幸运的是,状态述情障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T.R.

延伸阅读

心身疾病患者中“述情障碍”特征的患病率。 P. E. 西夫尼奥斯,《心理治疗与心身医学》,第22卷,第2期,第255–262页;1973年。

情绪智力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 James D. A. Parker、Graeme J. Taylor 和 R. Michael Bagby,《人格与个体差异》,第30卷,第1期,第107–115页;2001年1月5日。

述情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身体、情感和社会视角。 Yoshiya Moriguchi 和 Gen Komaki,《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第7卷,第1期,文章编号:8。在线发表于2013年3月。

述情障碍研究的四十年:走向临床应用。 Dayla Samur 等人,《心理学前沿》,第4卷,文章编号:861。在线发表于2013年11月19日。

来自我们的档案

身心交汇之处 Sandra Blakeslee 和 Matthew Blakeslee;2007年8月/9月。

在错误的身体里 Carrie Arnold;2012年5月/6月。

托里·罗德里格斯是一位居住在亚特兰大的记者和心理治疗师。她的作品也曾发表在《大西洋月刊》、《女性健康》《真实简单》杂志上。

更多作者:托里·罗德里格斯
SA Mind Vol 25 Issue 4SA Mind 第25卷第4期(),第66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714-66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