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核心可能包含更小、独立的中心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自1936年地球内核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它很感兴趣。然而,对其进行成像一直很困难,因为只有相对较少的地震波能够到达内核并返回地表。此外,内核的极端温度和压力很难在实验室中重现。现在,一项对三十年地震数据的新研究正在提供我们星球中心更详细的图像。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本周在线发表的一份报告,在直径2440公里的固体内核内部,存在一个直径约600公里的独特的“最内核”。研究人员表示,它的存在可能代表了内核两次独立发展阶段的证据。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在穿过地球中心时,南北方向的传播速度往往比东西方向快。但是,当哈佛大学的石井美明(Miaki Ishii)和亚当·M·杰温斯基(Adam M. Dziewonski)分析了1964年至1994年间收集的超过30万次地震事件的数据时,他们发现这种波传播模式在内核的绝对中心略有变化。在这个他们称为“最内层内核”(IMIC)的区域中,科学家们确定,波在偏离东西线45度的轨迹上,而不是在东西方向上,传播速度最慢。这种方向依赖性,被称为各向异性,可能是内核形成过程中环境变化的结果。石井和杰温斯基估计IMIC的半径(图像中的红色区域)为300公里,尽管他们警告说,边界的清晰度无法用目前可用的数据很好地约束。他们总结说,通过在全球各地或海底放置更多的地震仪,“可能可以对地球最中心的独特各向异性进行更详细的调查。”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