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个基因与解释为何仅部分人群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遗传标记的新识别,为创伤后数小时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提供了支持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大多数人逐渐从创伤中恢复,但一小部分人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促使科学家们寻找这种对战争、车祸和自然灾害等创伤性情况的极端反应的生物学基础。

8月1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确定了多达334个可能与大鼠创伤后应激脆弱性有关的基因

大多数动物应激研究都使用强烈的刺激,如电击,旨在产生暴露和未暴露动物之间大的群体差异。但尼古拉斯·达斯卡拉基斯和他的同事们尝试了一种更微妙的方法,以引发所有经历过相同创伤的大鼠的广泛个体反应——更贴切地模拟人类对令人不安事件反应的多样性。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我们想捕捉到易感个体和对相同经历不易感个体之间的差异,”达斯卡拉基斯说,他是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神经内分泌学家。

研究人员让大约100只大鼠暴露于沾有猫粪的垫料中——这会唤起对捕食者的恐惧——并在一周后测试这些动物创伤的挥之不去的影响。大约四分之一的暴露动物被归类为“极端”反应者,表现出高度焦虑,并且在听到巨响时容易惊吓。另有四分之一的动物是“最小”反应者,焦虑水平与未暴露的大鼠相似。

为了探究控制创伤易感性的机制,研究人员使用了DNA微阵列技术来筛选来自血液以及杏仁核和海马体(与恐惧和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样本中的22,000个基因。在雄性和雌性以及不同组织中,从86到334个基因显示出表达水平的变化,这似乎与极端或最小反应性有关。

大多数基因似乎都参与赋予脆弱性或复原力,但并非两者兼而有之。达斯卡拉基斯说,结果表明,在基因组水平上,两种不同的应激反应系统的平衡可能控制着个体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

测试治疗方法
根据他们的分析,研究人员预测,与创伤脆弱性和复原力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受73个转录因子的调节,其中约四分之一参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传导失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一些研究表明受体活性异常低水平是罪魁祸首

“它为我们提供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易感性的遗传标记的深入了解,以及将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作为疗法一部分的潜在治疗方法,”坦帕南佛罗里达大学的行为神经科学家大卫·戴蒙德说。他说,找到更好的创伤易感性指标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和监测治疗方法。

达斯卡拉基斯的研究小组通过在创伤暴露一小时后给大鼠注射皮质酮——一种在应激后自然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假设。七天后,与未治疗的动物相比,接受治疗的大鼠表现出创伤后遗症的减轻。

该团队还在研究医院中经历过创伤事件的急诊患者的治疗,通过测试在创伤后数小时内给予单次高剂量皮质醇(人类主要的糖皮质激素)是否可以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14年8月11日首次发表于Nature.com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