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歧视依然存在——但歧视者是谁?

歧视行为是广泛分散还是高度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Profile view of multiple people on black background.

最近的研究表明,美国人对不同种族、民族和性取向的人越来越宽容。然而,针对边缘化群体的歧视仍然以令人不安的高水平持续存在。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假设来解释这种明显的悖论。“分散歧视”理论认为,由于内隐偏见,大多数人——即使是那些持有强烈平等主义信念的人——也经常进行细微但仍然有害的歧视行为,尽管他们几乎或完全没有意识到。“集中歧视”理论反驳说,少数“坏演员”——高度且公开怀有偏见的人——应对大多数歧视行为负责。

这些相互竞争的假设对如何在企业、大学、军队和其他组织中有效打击歧视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如果“分散歧视”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可以说给定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接受培训,以减少内隐偏见。如果“集中歧视”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种类型的培训不太可能减少组织中的歧视,政策应该针对少数坏演员的公开偏见。社会心理学家米切尔·坎贝尔和马库斯·布劳尔(当时都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 2021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和涉及该大学 16,600 名学生的实地实验,检验了这些假设。结果压倒性地支持了“集中歧视”理论,挑战了内隐偏见是主要问题的观点。

在调查研究中,学生回答了问题,以衡量他们对校园文化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同龄人参与歧视行为的看法。实地实验发生在校园内。在每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学生在预先安排的情境中与同伙(一名按照剧本表演的演员)互动,该同伙很容易被识别为属于或不属于边缘化群体。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的学生是否会自发地对同伙表现出积极的行为。例如,在“扶门”实验中,一位白人或黑人同伙跟在学生后面进入校园建筑。同伙和一位旁观的研究人员记录的“焦点”行为是扶门。其他被检查的焦点行为包括指路、帮助捡起掉落的索引卡以及在公共汽车上选择座位。在另一组实地实验中,研究人员回复了招聘广告,向每个职位的联系人发送了两份简历和求职信:一份使用典型的白人名字(例如,科迪·米勒),另一份使用对于特定边缘化群体更典型的名字(例如,黑人候选人的德肖恩·华盛顿)。联系人的焦点行为包括是否回复、索取更多信息以及邀请申请人参加面试。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坎贝尔和布劳尔推断,如果“分散歧视”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边缘化学生会报告对校园和同龄人普遍持消极态度,并且在与边缘化同伙互动时,只有很小比例的学生会表现出积极的焦点行为(扶门、指路等)。相反,如果“集中歧视”理论是正确的,他们推测,结果将恰恰相反:边缘化学生会在调查中报告对校园氛围和同龄人普遍持积极态度,并且在对两种类型的同伙表现出焦点行为的学生比例上会存在很小的差异。

调查结果支持了“集中歧视”理论。在一项调查中,白人学生对校园氛围的评价比有色人种学生更积极。然而,有色人种学生对他们的评分仍然普遍持积极态度。例如,64% 的有色人种学生表示,他们“经常”或“非常经常”感到在校园里受到尊重,而白人学生为 83%。再举一个例子,75% 的有色人种学生感到在课堂上“非常受尊敬”或“极其受尊敬”,而白人学生为 78%。在另一项调查中,至少 95% 的三个边缘化群体(有色人种学生、 LGBTQ 学生和属于少数宗教群体的学生)的受访者表示,少数同龄人应对校园内观察到的歧视负责。总的来说,调查结果表明,歧视是校园里的一个问题,但其可能的原因是少数高度带有偏见的人。

实地实验讲述了同样的故事。即使在统计学上显著的情况下,学生对待边缘化和非边缘化同伙的方式的差异也很小。例如,在扶门实验中,87% 的学生为白人同伙扶门,而为黑人同伙扶门的学生为 82%。(学生群体以白人为主,但研究观察了任何遇到同伙的学生的行为。)同样,在问路实验中,92% 的学生愿意为一位“迷路”的白人同伙指路,而为亚裔同伙指路的学生为 83%,为穆斯林同伙(一位戴着头巾的白人女性)指路的学生为 86%。

在一项简历研究中,“科迪·米勒”收到了 63% 的回复,“德肖恩·华盛顿”收到了 54% 的回复。这些发现的含义是,在所检查的各种情况下,校园中一小部分人会对白人采取积极行动,但会对边缘化人群采取消极行动。总的来说,结果大致符合帕累托原则,该原则指出,对于许多事件,例如犯罪或交通事故,大约 80% 的影响来自 20% 的原因。

坎贝尔和布劳尔强调,他们的发现绝不意味着歧视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或者歧视的说法被夸大了。他们进一步认为,促进多元化的干预措施可以奏效,但前提是它们考虑到“特定环境中歧视的现实:有多少人参与歧视以及这种歧视采取何种形式”。例如,如果少数公开怀有偏见的人应对公司中发生的大部分或全部歧视负责,那么要求所有员工接受内隐偏见培训的干预措施可能无法解决问题。研究表明,传递几乎每个人都参与歧视行为信息的干预措施甚至可能使边缘化员工的工作场所氛围变得更糟,因为在培训之后,非边缘化员工可能会因为害怕无意中犯下歧视行为而避免与他们互动。

该研究有许多局限性。对校园持高度负面看法的边缘化学生可能选择不完成调查。实地实验检查了学生只需付出很少努力即可帮助同伙的行为。可能是“分散歧视”理论会得到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行为实验的支持。这些研究是在大学校园进行的,那里的许多学生表达了平等主义的信念,并且存在强烈的反对偏见和歧视的规范。有可能在其他情况下会支持“分散歧视”理论。该研究也没有检查所有可能在不同情况下损害边缘化群体成员的行为,例如使用冒犯性语言。作为最后的警告,这项工作检查了学生可能遇到的个人歧视行为,并没有解决医疗保健、教育、治安、住房或其他领域的结构性偏见。

理解各种令人憎恶的歧视形式的原因是心理科学的紧迫目标。近年来,大多数人由于内隐偏见而从事歧视行为的观点获得了广泛的公众接受。在 2016 年的总统辩论中,希拉里·克林顿评论说,“内隐偏见是每个人的问题。”

坎贝尔和布劳尔的发现表明,内隐偏见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歧视行为仍然不清楚。(其他工作质疑了内隐偏见测量在预测现实世界歧视方面的有效性。)旨在回答这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将为干预措施的设计提供信息,这些干预措施可能有一天会切实减少歧视的程度。

您是一位专门研究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读过最近发表的同行评审论文,并想撰写相关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心灵 Matters”编辑 Gareth Cook。Gareth 是一位普利策奖获奖记者,是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系列丛书的编辑,可以通过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联系到他。

David Z. Hambrick 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认知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起源和基础。

更多作者:David Z. Hambrick
SA Mind 第 33 卷第 1 期本文最初以“社会中歧视依然存在——但歧视者是谁?”为标题发表于 SA Mind 第 33 卷第 1 期(),第 19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22-19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