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足迹通过旧照片进行3D重建

最初的足迹群已被分割,并且部分丢失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大约1.12亿年前,一只长颈蜥脚类恐龙穿过现今德克萨斯州格伦罗斯附近的潮间带滩涂。紧随其后——也许是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或者可能是在恐龙追逐场景中紧追其后——一只食肉兽脚类恐龙也跟了上来,用自己的脚印覆盖了部分蜥脚类恐龙的脚印。

白垩纪的这一片段最终凝固在岩石中,古生物学家早在1917年就发现了这些足迹。但1940年的一次挖掘导致三分之一的足迹消失。现在,研究人员利用旧照片和新技术重建了整个足迹,总长148英尺(45米)。

伦敦皇家兽医学院的研究员彼得·法尔金汉姆说:“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步幅长度、深度和印痕,真是太好了。”“你可以从动物在相当长距离移动的过程中获得所有这些数据。” [视频:《飞越白垩纪恐龙追逐》]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丢失的足迹

恐龙足迹来自一个更大的、布满足迹的遗址,名为帕拉克西河足迹遗址。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的足迹构成了该遗址最著名的序列之一。1940年,化石收藏家罗兰·T·伯德挖掘了这些足迹。序列的三分之一送往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另三分之一送往德克萨斯州纪念博物馆,最后三分之一丢失了。

法尔金汉姆告诉Live Science:“完全有可能其中一部分在某个地方的车库里。”他说,化石的一部分可能被送到其他机构并丢失,或者可能留在现场并被河流侵蚀掉。

然而,伯德确实仔细记录了该遗址。法尔金汉姆和他的同事使用一种名为摄影测量的技术分析了伯德70年前的照片,该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拍摄照片时相机的位置。通过融合来自不同相机角度的视图,该团队创建了足迹的数字模型,具有三维深度,就像两只不同眼睛的视点赋予人们深度感知一样。

足迹重建

生成的图像在北部末端有些模糊,那里的照片不太全面,但足够详细,以至于可以在足迹的南部末端看到恐龙的脚趾印

3D重建已经解开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当伯德挖掘足迹时,他绘制了两张足迹地图,一张显示的是相当直的路,另一张则略微向左弯曲。通过将重建图与地图叠加,法尔金汉姆和他的同事表明,向左弯曲的地图更准确。

法尔金汉姆说:“我们将把这个纳入对该地区足迹的更广泛研究中。” 3D模型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每只恐龙的深度和重量分布,这有助于确定动物的行走方式和速度。

研究人员今天(4月2日)在期刊《PLOS ONE》上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TwitterGoogle+上关注Stephanie Pappas。在@livescienceFacebook & Google+上关注我们。原文发表在Live Science上。

版权所有 2014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不得出版、广播、改写或再分发此材料。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