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药物影响性格

神经质降低和外向性提高可能是患者病情好转的根源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抑郁症患者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会觉得他们所爱的人已经被一个忧郁的替身取代了。然而,根据最近的研究,实际上可能是抑郁症的治疗导致了患者的性格改变。

专家们早就知道安慰剂效应解释了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报告的情绪提升的大部分原因。新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杂志上的这项研究也是如此——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服用安慰剂后,症状改善程度约为服用帕罗西汀(一种也称为帕克西尔的抗抑郁药)的患者的四分之三。但只有服用帕罗西汀的患者在广泛使用的性格五因素模型中的两个关键领域表现出性格变化:他们在神经质(体验负面情绪如内疚和焦虑的倾向)方面的得分较低,在外向性(包括健谈和自信等特质)方面的得分较高。

性格特质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贯穿人的一生——即使抑郁症的发作伴随着异常低落的情绪,也不应改变一个人的基本特质。然而,性格会影响一个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西北大学的托尼·唐(Tony Tang)解释说,过去的研究已经确定神经质是抑郁症的关键风险因素,他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唐和他的同事发现,患者服用帕罗西汀期间神经质下降得越多,他们停药后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小。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抑郁症研究员安德鲁·莱希特(Andrew Leuchter)说,这项研究“以优雅的方式证明了抗抑郁药物和安慰剂在许多情况下具有不同的作用”,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这可能部分解释了抗抑郁药物对某些患者产生治疗益处的某些方式。”

艾莉森·邦德是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内科住院医师。她的科学和医学写作曾发表在各种出版物上,包括《纽约时报》、《大众科学》、《大众科学Mind》、《发现》杂志和路透健康。

更多作者:艾莉森·邦德
SA Mind 第 21 卷 第 4 期本文最初以“抑郁症药物影响性格”为标题发表在SA Mind 第 21 卷 第 4 期 (), 第 6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0-6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