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击揭示彗星成分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去年的7月4日有一些额外的烟火。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向一颗名为坦普尔1号的彗星发射了一个重达800多磅的弹丸。这次撞击向这颗游荡的彗星注入了19吉焦耳的能量——相当于近5吨TNT炸药的爆炸威力——并喷射出其最深层的秘密。大约1000万公斤的彗星物质(超过2200万磅)扩散到太空中,让科学家们难得一见彗星的构成成分。现在,通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进行观测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彗星包含在截然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各种物质的混合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凯里·利斯及其同事通过斯皮策在7月2日至7月5日拍摄的12张红外光谱图研究了这次撞击。在撞击之前,坦普尔1号显示出与其他彗星一样的流尘,被太阳辐射从彗星本体推回。但在清晨撞击之后,坦普尔1号显示出它是由水冰和气体、碳酸盐、多环芳烃、硅酸盐、硫化物和其他元素组成的。

这种成分的混合物与当前彗星尘埃的模型不符。检测到的一些矿物质需要1100到1400开尔文之间的温度——只有在靠近太阳的水星附近才能找到——以及诸如甲烷等只能在100K以下温度保持稳定的挥发性气体。这意味着在数十亿年前孕育太阳的星云中,一定发生过某种形式的长距离混合。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光谱还暗示,水在彗星形成的区域一定很丰富,而且坦普尔1号不像其他一些同类彗星那样富含碳;基于碳的材料似乎仅占这颗彗星的20%,而其他彗星则高达50%。尽管如此,坦普尔1号的物质与1995年海尔-波普彗星喷射出的物质相匹配,这意味着这些彗星的形成方式大致相似,研究人员认为。科学杂志昨天在线发表了分析光谱的论文。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