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大利亚州渔业部聘请商业渔民进行一项备受争议的鲨鱼诱杀行动,该行动于一月开始,本应只杀死超过三米的鲨鱼。而体型过小的鲨鱼,在诱杀行动最初几周占总渔获量的 75%,实际上已被放生。然而,当地环保活动家团队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显示,许多被放生的体型过小的动物,主要是虎鲨,仍在死亡。活动家们反对这项诱杀行动——表面上是为了减少对人类的袭击——因为他们说,这种努力并不能降低游泳者的风险,而且对鲨鱼种群造成了太大的伤害。
观察员之一安迪·科尔比讲述了他监测诱杀行动时看到一条体型过小的虎鲨被放生的情景:“它朝观察船游了一小段距离,然后翻过身,沉入海底,”他回忆道。“20 分钟后,它仍然仰面朝上,虚弱地张着嘴 [张开和闭合嘴巴]。”
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莱利·艾略特一直在观察诱杀行动,他说,多达 70% 的被放生的体型过小的鲨鱼在被放生后会沉入海底。包括科尔比和艾略特在内的一些志愿者一直在冒着受伤的风险,试图拯救垂死的鲨鱼。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渔业科学家将这种损失称为“放生后死亡率”,这是休闲捕捞和放生以及商业活动中意外捕获受害者或兼捕的常见结果。“捕获造成的生理压力和伤害可能是致命的,无论是直接致命,还是在捕获事件发生后的数小时和数天内致命,”新英格兰水族馆研究主任约翰·曼德尔曼说。“因此,即使是一条看起来状况良好而被丢弃并游走的鱼,一旦回到海洋中,仍可能死亡。” 在诱杀行动中,一些放生后死亡率源于被鱼钩固定住的鲨鱼被更大的鲨鱼捕食,但大部分可能源于捕获压力和渔民的不当处理。
最近对捕获压力和放生后死亡率的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处理得当,虎鲨的死亡率极低。曼德尔曼指出,对于延绳钓——它通过漂浮线末端带有鱼饵的鱼钩来吸引鲨鱼——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浸泡时间”,即动物在被放生前在线上的时间。在西澳大利亚州,延绳钓被部署后,整夜无人看管,时间非常长。曼德尔曼解释说,当受害者被钩住时,它们无法自由移动,这限制了它们的呼吸能力。当鲨鱼试图逃脱时,它们会变得精疲力竭。此外,他指出,身体对捕获的初始反应会提高组织中的酸水平,这样做可能会扰乱动物的心脏、神经系统或两者的功能。
观察员抱怨说,受聘进行诱杀行动的渔民也没有遵循西澳大利亚州渔业部自己的“捕获护理”文件中提供的关于如何安全处理和放生鱼类的基本指南。该指南指出,“如果您钩到不需要的或体型过小的鱼,请花时间按照以下步骤轻轻放生:如果可能,避免将鱼从水中提起以取下鱼钩……温柔地对待鱼以减少压力和伤害。” 然而,在实践中,观察员的报告显示,体型过小的鲨鱼被高高地提起出水面,并且被粗暴地处理。如果更频繁地检查延绳钓,并遵循这些简单的指南,那么更多被放生的鲨鱼可能会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