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威胁美国出现蛰居浪潮

我们应该努力保护他人免于陷入长期社会退缩

A seated woman gazes from her darkened living room onto a cityscape.

2014年,一位充满活力且经常旅行的患者,我称之为爱丽丝(Berman),我当时正在治疗她的双相情感障碍,在因脊髓损伤进行了长时间的物理康复后,她开始拒绝离开家。通常的诊断——抑郁症、焦虑症或广场恐惧症——都无法解释她的退缩,即使在药物稳定了她的情绪后,这种情况仍在继续。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通常保持着与他人相处的愿望,但爱丽丝却将世界拒之门外。 

回忆起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同事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我怀疑爱丽丝正在经历蛰居,一种最初在日本发现的极端社会隔离综合征,主要描述了年轻男性把自己关在家里,而不是上学或工作。该研究提出了尚未在美国获得认可的诊断标准,将蛰居的定义扩展到包括任何因持续逃避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而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超过六个月的人。经过五年的心理治疗,我让爱丽丝逐渐走出她的公寓,直到 COVID-19 大流行再次将她隔离在家中。

一些接种疫苗的人在 COVID 感染率相对较低的时期继续自我隔离的倾向被称为“洞穴综合征”。蛰居是一种源于对他人恐惧的慢性精神疾病,而洞穴综合征是一种暂时无法重新调整基本社交习惯,例如不与朋友见面或在餐厅吃饭。当适应不良的行为被轻描淡写为洞穴综合征时,而实际上它们是蛰居的开始时,危险就来了。


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蛰居是西方国家最近才出现的情况,关于蛰居的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都是在亚洲国家进行的。2010年的一项研究估计,日本人口的1.2%是蛰居,2015年的一项调查发现香港蛰居的患病率为2.6%。蛰居最初被认为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综合征;然而,在西班牙、韩国和尼日利亚等不同国家已经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病例报告。过去十年中报告了两例美国人患有蛰居的病例,布法罗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7%的美国大学生样本过去曾是蛰居者。除了这些研究之外,美国尚未对蛰居的患病率进行系统的调查。由于缺乏这些信息,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无法帮助可能患有蛰居的数千名居家人士。这包括像爱丽丝这样的人;居家人士不成比例地是年长的有色女性

美国精神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不了解蛰居,因为它表面上类似于社交焦虑症或广场恐惧症;这些是我认为困扰爱丽丝的一些疾病,直到我深入研究了一点。这些疾病都以社交退缩为症状,但爱丽丝的病情并没有因药物而改善。此外,她否认自己有惊恐发作,这是广场恐惧症的标志。我决定专注于心理治疗,结果显示,爱丽丝的退缩根植于一种固定的信念,即她根本无法融入社会,而不仅仅是对社交场合的焦虑。

全球接受蛰居的另一个障碍是错误地认为,由于它有一个日语名称,这种疾病是日本特有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对精神疾病和居家人士的污名化,他们在身体上对社会是隐形的,并且他们生活方式已被大流行病常态化。多重障碍,即依赖照顾者以及看初级保健医生的困难,阻碍了居家人士获得充分的护理。这种有限的访问导致了过多的急诊室就诊和住院,这就是为什么居家人士占美国患者最昂贵的5%中的大约一半

为了防止人们发展成蛰居,我们需要鼓励社交退缩并且还患有抑郁、焦虑或疲劳症状的家人或朋友离开家去锻炼或与他人面对面会面。在有人一直拒绝护理或否认他们孤立的性质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帮助他们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咨询。当地社区中心可以协助社工和家庭健康助理的探访。我们建议亲自探访;虽然远程医疗预约很方便,但它们有可能加强自我隔离行为。

大流行病使人们的生活非常不确定。在某些方面,我们正在开放,但在另一些方面,尤其是在 Omicron 变体兴起的情况下,我们又在谈论再次关闭。虽然我们中的许多人期待在我们认为安全的时候重返社会,但我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期待,也不会期待。在我们 COVID 生活的下一个阶段,我们必须记住像爱丽丝这样看不见的美国人,他们将不得不进行一场更长、更复杂的战斗才能重返社会。

卡罗尔·W·伯曼是纽约市的一位精神科医生和作家。她是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临床助理教授,并维持着私人诊所。伯曼的医学博士学位来自纽约大学。她的最新著作是《驯服消极的内摄》。她还是一位剧作家,作品包括《龙之翼下》。

更多作者:卡罗尔·W·伯曼

陈希是罗切斯特大学的医学生,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写作项目的研究生。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居家美国人的书。

更多作者:陈希
SA Mind Vol 33 Issue 3本文最初以“COVID 威胁美国出现蛰居浪潮”为标题发表于SA Mind》第 33 卷第 3 期(),第 29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22-29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