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恒星可能形成中等黑洞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天文学家已经明确识别出两种类型的黑洞:非常大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到数十亿倍;以及——至少在天文学术语中——非常小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2到10倍。但最近的一些发现表明,存在质量相当于100到10,000个恒星质量的中等大小的黑洞。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研究深入探讨了这种黑洞可能如何形成。

典型星系内的恒星彼此相距遥远,两颗恒星碰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在一些稠密区域,即所谓的星团中,它们更有可能相遇。由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西蒙·F·波特吉斯·兹瓦特领导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强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以追踪位于M 82星系中的两个星团中恒星数百万年来的行为。该模型揭示,质量最大的恒星自然会向星团中心下沉,在那里它们甚至更有可能冲向其他天体。两个碰撞天体的合并形成了一个质量更大的单一实体。并且由于恒星的大小和引力随着其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其发生进一步碰撞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因此,这种效应滚雪球般地发展成该团队所谓的“失控增长”。研究人员报告称,一颗不断增长的恒星是否会变成中等黑洞取决于其质量膨胀的速度——或者在其爆炸成超新星之前设法发生的碰撞次数。

失控恒星增长的概念不仅为解释中等黑洞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机制,而且还为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提供了额外的线索,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的话题。根据一种理论,这些巨型黑洞是由较小的黑洞聚集而成的,但如此巨大的东西如何从如此小的部分中产生,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在随附的评论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内特·麦克拉迪称新的建模结果“诱人”。他指出:“这很可能就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构建块形成的方式。”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