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已经死了。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的葬礼,棺材周围环绕着家人和朋友?完全的黑暗和虚空?无论哪种情况,你仍然有意识并观察着场景。实际上,你无法想象死亡是什么样的,就像你无法想象自己出生之前是什么样的。死亡在认知上是不存在的,但我们知道它是真实的,因为在我们之前生活过的1000亿人已经逝去。正如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在他去世前不久对我所在的一个听众说的那样,“我正在死去,但你们所有人也是如此。” 现实检验。
英国哲学家、《金融时报》评论员斯蒂芬·凯夫在他的著作《不朽:永生的追求及其如何驱动文明》(Crown出版社,2012年)中,将此称为死亡悖论。“因此,死亡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能的,”凯夫提出。我们看到它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然而“它涉及到意识的终结,而我们无法有意识地模拟不具意识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解决这一悖论的尝试导致了四种不朽叙事: 存活: “像所有生命系统一样,我们努力避免死亡。永远这样做——在这个世界上以肉身存在——的梦想是最基本的不朽叙事。” 复活: “相信虽然我们必须肉身死亡,但我们仍然可以以我们生命中认识的身体肉身复活。” 灵魂: “以某种精神实体形式生存的梦想。” 遗产: “将我们自身延伸到未来的更间接方式”,例如荣耀、声誉、历史影响或子女。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所有这四种方式都无法实现永生。科学在将身体改造到能够存活超过120岁的程度方面还远未达到。宗教和科学形式的身体复活都屈服于转化问题(你怎么能像以前一样被重新组装,但这次却对疾病和死亡免疫?)和复制问题(复制品将如何与双胞胎区分开来?)。“即使数字上帝在时间尽头制作了一个完美的你,”凯夫推测,“那也仅仅是一个复制品,一个恰好拥有和你相同的记忆和信仰的全新的人。” 灵魂假说已被神经科学击败,神经科学表明,没有大脑,心智(意识、记忆和代表“你”的个性模式)就无法存在。当大脑因损伤、中风、痴呆症或阿尔茨海默病而死亡时,心智也随之死亡。没有大脑,就没有心智;没有身体,就没有灵魂。
这让我们只剩下遗产叙事,伍迪·艾伦曾对此打趣道:“我不想通过我的作品来实现不朽;我想通过不死来实现它。” 然而,凯夫认为,遗产是艺术、音乐、文学、科学、文化、建筑和其他文明产物的驱动力。为什么?因为一种叫做恐怖管理理论的东西。对自身终有一死的意识集中了思想,使其创造和生产,以避免来自面对死亡悖论的恐惧,否则,用该理论的支持者——心理学家谢尔顿·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和汤姆·皮什琴斯基的话来说——会将人变成“抽搐的生物原生质团,完全充满焦虑,无法有效地应对他们周围环境的需求。”
也许是这样,但人类行为在因果关系上是多元的,对死亡的恐惧只是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众多驱动因素之一。一个更基本的进化驱动因素是性选择,从园丁鸟到才华横溢的波西米亚人,生物体会进行伟大的创造性生产,其明确目的是吸引配偶——从大型蓝色园丁鸟巢到才华横溢的管弦乐、史诗般的诗歌、激动人心的文学,甚至科学发现。正如进化心理学家杰弗里·米勒在《求偶心智》(Anchor出版社,2001年)中充分论证的那样,那些最有效地做到这一点的人会留下更多的后代,从而将他们的创造性基因传递给后代。正如希钦斯曾经告诉我的那样,掌握笔杆子和讲台意味着永远不必独自用餐或睡觉。
鉴于前三种不朽叙事的不可能性,在世界上以能够改善生活的遗产形式产生影响是我们能够攀登不朽之山的最高高度,但在晴朗的日子里,你可以看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