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北极熊,让开一下。
在北极冰原上漫游的白色猛兽现在可能是气候变化的标志,但当涉及到海洋酸化——由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引起的海洋化学变化——时,主导讨论的是微小的太平洋西北牡蛎。
这种小软体动物为西海岸的贝类养殖户带来了约 1.1 亿美元的收入,这对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许多陷入困境的社区来说是一剂经济强心剂。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重大报道。
但如今,由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持续海洋酸化过程正在威胁着这一丰收。与牡蛎孵化场合作的科学家们已经将最近牡蛎幼虫的大规模死亡与周期性流入的酸性更强的海水联系起来。
牡蛎养殖户已经为这个问题开发了临时解决方案,例如当传感器显示即将出现酸性水脉冲时,切断海水流入孵化池的流量。但由于长期预测严峻,一些孵化场正在采取更激烈的措施。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鹅点牡蛎养殖场(Goose Point Oysters)和泰勒贝类养殖场(Taylor Shellfish Farms)已将其部分牡蛎养殖业务转移到夏威夷。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以至于华盛顿州州长克里斯·格雷戈尔(Chris Gregoire,民主党)就此问题成立了一个蓝带专家小组,预计该小组将于下个月发布调查结果。
一个“悲伤的故事”
泰勒发言人比尔·杜威(Bill Dewey)表示:“我们行业的相关科学已经告诉我们一个悲伤的故事。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的命运已经注定。即使我们今天改变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并停止袭击,(科学家)也告诉我们,情况可能会在未来50年内变得更糟,然后才会好转。”
他和本周聚集在蒙特雷的其他专家表示,他们担心太平洋西北地区牡蛎的命运是海洋生态系统和商业渔业可能因二氧化碳使世界海洋酸化而遭受广泛破坏的第一个迹象。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大约三分之二,导致现在的海水比那时酸性高出 30%。这相当于科学家用来衡量物质相对酸碱度的 14 点 pH 值刻度下降 0.1 个单位。
根据最近的一项估计,现在海洋的化学变化速度比至少 3 亿年来都要快。
科学家们在不到十年前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该领域已经迅速发展。但现有的许多研究都着眼于单一物种的孤立命运。研究人员现在才开始进行更雄心勃勃的实验,以检查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海洋生态学家乔妮·克莱帕斯(Joanie Kleypas)说:“我们最初的观点很简单,但就像生物学中的其他事物一样,它很快就变得复杂起来。海洋酸化影响生物的方式有很多是我们没有预测到的,而且这些生物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这使得预测在酸性更强的海洋中世界渔业的命运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生物地球化学家让-皮埃尔·加图索(Jean-Pierre Gattuso)说:“科学需要做的是从单一生物转向,从实验室转向野外,以检查食物网。我们不知道食物网底部的冲击将如何传播到顶端捕食者。”
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科学家发现牡蛎在快速生长的幼虫时期最容易受到当今酸性水的影响。
严重的化学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品种的牡蛎和贻贝可能更能适应这种化学变化。杜威说,泰勒贝类养殖场已经在调查识别耐海洋酸化的品种的可能性,这是其正在进行的选育计划的一部分。
但即使在有限的实验室测试中看起来对酸化并不畏惧的物种也可能并非安然无恙。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渔业生态学家托马斯·赫斯特(Thomas Hurst)说,支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价值的商业渔业之一的阿拉斯加狭鳕似乎能够应对科学家预计在下个世纪出现的海洋酸化水平。
但尚不清楚它们的猎物是否同样强壮。一些研究表明,酸性更强的水会改变狭鳕食用的浮游生物中脂肪酸的平衡——这种变化可能会使鱼类失去平衡。
赫斯特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渔业之一,我们还不能盖棺定论。”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ce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海洋生态系统建模专家贝丝·富尔顿(Beth Fulton)表示,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在海洋酸化出现之前,世界渔业就已经在苦苦挣扎了。
在世界许多地方,即使对鱼类的需求不断增加,渔业捕捞量也在下降。
富尔顿说:“我们是从一个基线开始的,这个基线是世界上已经处于压力之下的种群。世界上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商业捕捞种群正在从过去的过度捕捞中恢复,或者仍然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她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海洋酸化影响进行建模的工作表明,如果人类继续以当前的速度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到本世纪末,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减少高达 40%,许多海洋物种的平均大小可能会减少一半。
她说:“如果我们愿意吃不同的鱼,我们仍然会有渔业。”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许可,转载自气候通讯社。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