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鸟类将大自然作为其面包盒

斑点星鸦在储存食物以备后用时会考虑食物的易腐性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每年大约在冬末,幼年斑点星鸦啄破蛋壳而出,准备向它们的父母学习如何作为鸟类生存——例如,如何全年埋藏种子以供日后食用。斑点星鸦相当独特,即使在储藏种子的鸟类中也是如此,因为它们仅依赖于一种树的种子:喀尔巴阡山脉和阿尔卑斯山的瑞士石松树。反过来,这种树也依赖它们来播撒种子。

对于鸟类来说,问题在于这些种子仅在八月至十月之间可供收获。如果星鸦不小心,它们埋藏的种子很容易发芽并变成树苗,使得数周或数月后的储存地点毫无用处,无法作为食物。因此,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斑点星鸦拥有一种聪明的蔬菜水果店系统:它们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延长种子保质期的食物藏匿地点,即不易腐烂的地方。

大多数储藏食物的鸟类都会仔细选择它们的藏匿地点,但没有人确切知道它们是如何做到的。普遍的假设一直是,鸟类倾向于选择那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动物发现并偷窃其储藏物的地点。艾克·莱娜·诺伊舒尔茨是德国法兰克福LOEWE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她最近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她和她的同事在瑞士东阿尔卑斯山的五种微生境之一(例如雪下、树下或灌木附近)随机埋藏了900颗石松种子。然后,研究人员花费了近400个小时观察斑点星鸦隐藏它们自己的储藏物。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通过将他们的实验性储藏物与鸟类的储藏物进行比较,诺伊舒尔茨发现,星鸦明确选择将种子藏匿在最不可能发芽长成树木的区域——即缺乏必要土壤水分或阴暗的地点。该团队还发现,所有储藏物被盗窃的可能性均等,无论其周围环境如何,这是1月份发表在《动物生态学杂志》上的结果。

诺伊舒尔茨说:“瑞士石松可以[存活]超过500年,因此它不需要大量的成功发芽事件来维持种群的生存能力。”这种生命周期解释了这些常绿树如何进化到依赖于试图将种子藏匿在最不可能长成新树的地方的鸟类。每个季节仅有少量种子发芽,在多个世纪中散布开来,就能产生相当多的后代。与此同时,斑点星鸦已经学会将大自然用作面包盒,防止它们的食物变质。

杰森·G·戈德曼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矶的科学记者。他曾为《大众科学》、《洛杉矶》杂志、《华盛顿邮报》、《卫报》、BBC、《保护》杂志和其他刊物撰写关于动物行为、野生生物生物学、保护和生态学的文章。他为《大众科学》的“60秒科学”播客撰稿,并且是《科学博客:基本指南》(耶鲁大学出版社)的联合编辑。他喜欢在电视和广播上分享他的野生生物知识,并经常向公众谈论野生生物和科学传播。

更多作者:杰森·G·戈德曼
大众科学杂志 第312卷 第3期本文最初以“拥有面包盒的鸟”为标题发表于大众科学杂志 第312卷 第3期 (), 第14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15-14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