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立法者在2008年开始就气候变化立法进行激烈辩论时,电力公司南方公司和太平洋天然气电力公司在游说活动上花费了数千万美元。
南方公司当年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游说上花费了1400万美元,而公开支持碳排放交易立法的太平洋天然气电力公司则花费了2700万美元,其碳足迹比南方公司小40倍。
对于一项新研究的作者来说,这两家电力公司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它们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的立场所表明的要多,并且它们反映了企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游说的趋势。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影响深远的故事的未来。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玛加利·德尔马斯、林静慧和尼古拉斯·奈恩-伯奇在他们的报告中表示:“肮脏和清洁的公司都在积极参与游说,这表明虽然肮脏的公司游说以维持现状,但清洁公司将环境法规视为获得公司层面优势的机会。”
这项研究上个月发表在《管理学会》期刊上,考察了1141家公司。
作者分析了2006年和2009年的游说记录以及2004年和2008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他们的结论是,在气候立法方面立场鲜明的公司会花费最多的资金来影响国会。
然而,游说背后的动机是不同的。
对于碳排放量大的公司来说,全球变暖政策通常对其运营构成威胁,而更环保的竞争对手通常将此类政策视为进一步将自己与竞争隔离开来的方式。
作者表示:“业绩越来越好或越来越差的公司会花费更多资金来影响气候变化等有争议的环境政策问题的结果。”
结果用U形图表示。它显示碳排放量最少和最多的公司尤其具有侵略性。
该报告写道:“虽然证实了污染更严重的公司在政治上更活跃的刻板印象,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更环保的公司也在争夺政治影响力。”
研究人员强调了参议员谢尔顿·怀特豪斯(民主党,罗德岛州)的评论,他曾表示,支持环保的公司乐于接受听起来环保的声誉利益,而不会积极游说采取气候行动。研究结果似乎与这种说法相矛盾。
U形图还突出了“中间路线”公司——温室气体排放量适中,可能既不会因气候法律的通过而损失也不会获利的公司——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游说支出最少。
该研究没有考察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的政治游说。虽然法律要求行业团体披露其游说费用,但并未强制它们披露成员公司为其游说预算贡献了多少。
作者发现,汽车和零部件、基本资源、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公用事业四个行业将其大部分游说资金用于气候变化主题。
这篇文章也出现在《E&E每日》上。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转载自气候电讯。E&E 在www.eenews.net上提供有关重要能源和环境新闻的每日报道。点击此处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