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使乌鸫变成早起的鸟儿

由于生物钟的改变,城市鸣禽的活跃时间也更长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正如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比农村居民更快一样,城市鸟类也比生活在森林中的同类更加活跃。研究人员今天报告说,原因是城市噪音和光线改变了城市鸟类的生物钟。

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之前的报告,即城市鸣禽会采取更夜间的生活方式——这一数据促使德国拉多夫采尔马克斯·普朗克鸟类学研究所的生态学家达维德·多米诺尼调查鸟类的活动模式仅仅是对繁忙城市的一种行为反应,还是由动物的生物钟的实际变化引起的。

为了进行这项发表在《皇家学会学报B辑》上的研究,多米诺尼和他的同事们用欧洲乌鸫(Turdus merula)进行了一项实验。科学家们将微小的 2.2 克无线电脉冲发射器安装在生活在德国慕尼黑的乌鸫以及生活在附近森林的乌鸫身上。发射器监测了这些鸟类三个星期的活动。多米诺尼发现,森林鸟类在黎明时开始活动,而城市鸟类平均提前 29 分钟开始活动,并且在晚上保持活跃的时间延长了 6 分钟。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为了确定这些差异是否是由于生理变化引起的,多米诺尼从这两个地点收集了乌鸫,并将它们放入不透光和隔音的笼子里。在十天的时间里,这些笼子被持续的昏暗灯光照射,因此鸟类不知道一天中的时间,并监测它们的活动模式。

时间扭曲
研究人员发现,笼子里的城市鸟类的生物钟比森林鸟类更快。城市鸟类完成一个完整的 24 小时活动周期平均比森林鸟类少 50 分钟。在没有黎明和黄昏的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城市鸟类的行为节律迅速减弱,它们的活动和休息时间变得比森林鸟类更不规律。

拥有如此微弱的生物钟可能对乌鸫有利。“这可以使它们更好地应对不如荒野那样可预测的城市环境,”多米诺尼说。但是,这样的生物钟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你不得不怀疑——如果这些城市鸟类没有通过在白天小睡或在晚上睡得更沉来弥补,那么睡眠不足是否会降低它们的认知能力或缩短它们的寿命?” 马克斯·普朗克鸟类学研究所(位于西维森)的鸟类睡眠生物学家尼尔斯·拉滕博格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多米诺尼说,仍然需要确定的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类是否也改变了昼夜节律。这是他希望在未来研究中解决的问题。

其他人则想知道鸟类的生物钟是否会因城市生活而永久改变。“我真的很有兴趣看到一个实验,将城市鸟类移植到农村环境,反之亦然,”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大学的鸟类学家丹尼尔·梅尼尔说。“城市鸟类会继续早起吗?乡村鸟类会改变吗?我们只是不知道。”

本文经《自然》杂志许可转载。该文章于2013年6月5日首次发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