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不夜城里,灯火彻夜通明。纽约市需要能源来维持这些灯光,以及供暖、空调和许多其他服务。为了满足这些需求,2005年,这座“大苹果城”向大气排放了近6000万公吨的温室气体。
八年后,尽管人口增加,新建筑涌现,温室气体污染排放量却减少了1100多万公吨。哥谭市是如何实现如此环保的?通过禁止用于供暖的最脏石油,并从发电转向天然气中获益。
纽约并非唯一认真对待气候变化的城市。全球各城市正在填补各国留下的领导真空,这些国家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未能对全球变暖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沿海城市尤其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气温升高带来的其他不利影响,它们正在率先行动。哥本哈根、墨尔本和其他少数城市已经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计划。“市长契约”是由228个城市组成的团体,代表全球4.36亿公民,在今年早些时候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承诺每年减少20亿公吨的温室气体污染。甚至中国城市也参与其中:碳污染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于2013年在包括深圳在内的七个地区开放,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深圳去年减少了25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这种前进的势头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未能像其在明年结束的五年计划中承诺的那样降低碳强度(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污染)形成对比。中国、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每年排放超过360亿公吨的温室气体,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为了回应这种进展不足,今年九月,至少有10万人走上纽约街头,要求领导人采取行动。“人民气候大游行”的参与者表示希望,当各国代表于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第21次国际谈判时,他们将敲定一项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来遏制排放。然而,许多气候政策专家担心,这次会议将无法取得足够的成果。
根据C40城市集团的分析,无论国际谈判进展如何,到2050年,世界各城市可以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亿公吨。这意义重大,但仅比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略多,后者是迄今为止为遏制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最重要一步。那项条约完成了几百项地方法规才能完成的事情。国际解决方案固然重要,但在解决方案到来之前,城市将努力保持灯火通明,并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