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显示早期鸟类以种子为食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在中国东北部工作的古生物学家又发现了一块保存异常完好的鸟类化石。这种大小如乌鸦的生物,被称为初鸟(Jeholornis prima),生活在早白垩纪时期,它的遗骸为了解早期鸟类吃什么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根据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报告,这种生物的胃里含有50多粒完整的植物种子——这是早期鸟类食种子的第一个直接证据。关于这种动物吃什么的其它线索来自其骨骼本身。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的研究人员周忠和和张福成描述了这块化石,他们指出,其颌骨、牙齿和舌骨的特征与食种子的习性相符。

初鸟是从树上的球果中还是从地面上获得种子尚不清楚。但它的身体似乎很适合强有力的飞行和在树上栖息。周和张评论说,考虑到它是一种多么原始的鸟类,这令人惊讶。该化石还呈现出与恐爪龙相似的长而骨质的尾巴,从而加强了鸟类和兽脚亚目恐龙之间的进化联系。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购买订阅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作者总结说:“这一发现,以及近年来许多其他的发现,表明到早白垩纪时期,早期鸟类不仅在形态、大小和生态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而且在摄食适应方面也出现了分化。”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