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即将建成。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舱段计划于周一发射到近地轨道。该空间站是轨道上第二个实验室,预计在其至少10年的寿命内进行超过 1000项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包括研究微重力对活体组织的影响以及火灾的行为。
格里菲斯大学(位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开发空间技术的保罗·德·索萨说,建造空间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这非常杰出。”他补充说,空间站为中国研究人员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乐园。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位于堪培拉)的天体物理学家布拉德·塔克说,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也将有机会进入这个轨道实验室。中国已通过与联合国的一个合作项目选择了九项国际实验送往空间站,该项目由来自日本、俄罗斯、印度和墨西哥等国研究人员开发。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植物发芽
最终舱段“梦天”是两个设计用于进行科学实验的舱段之一——另一个“问天”舱段已于7月发射。梦天和问天将通过与自2021年4月以来一直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核心舱“天和”对接,组成空间站的“手臂”。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说,“梦天”舱段对于恢复空间站的对称性至关重要,因为它目前“不对称飞行,需要大量能量来保持方向”。
多次货运任务和宇航员已经访问过该前哨站,目前有一个三人乘组人员在那里生活。
船上配备了20多个迷你实验室,配备了离心机、低至-80°C的冷室、高温炉、多台激光器和一台光学原子钟。这些设备将用于进行与国际空间站(ISS)上进行的实验类似的实验,包括研究长期处于近地轨道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如何防止各种材料上的火灾以及气体的量子特性。位于空间站外部的三个设施将有助于研究宇宙辐射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中国不是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伙伴,其宇航员也无法进入该空间站。美国规定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际空间站的参与机构)与中国建立双边伙伴关系。
德·索萨说,一个新的空间实验室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重复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实验,以测试结果是否可以重现,他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公之于众。“我正坐在座位边缘等待结果,”他说。
丰富的实验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位于北京)主任张伟说,目前已有25多个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包括研究微重力对植物细胞、骨骼和肌肉以及熔融材料的影响,以及蛋白质结晶实验。中国官方新闻媒体还报道称,乘组人员携带了约12000粒种子,包括苜蓿、燕麦和真菌种子,前往空间站,将它们暴露在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环境中六个月,然后在4月份带回地球种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还报告称,7月下旬在“问天”中种植的拟南芥和水稻幼苗已经开始发芽。
“梦天”将由长征五号B火箭从中国南方的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正如先前使用这种类型火箭的任务所发生的那样,该火箭可能会不受控制地再入大气层,数吨重的碎片可能会坠落在地球表面的某个地方。一些科学家担心碎片可能会落在人口稠密地区。麦克道尔说:“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幸运的是,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或空旷的陆地,因此撞击人口稠密地区的几率很低。”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22年10月28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