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抵达了火星。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首次完全自主研发的火星任务“天问一号”于今日(2月10日)抵达环绕红色星球的轨道。
这一里程碑使中国成为第六个将探测器送达火星的实体,加入美国、苏联、欧洲航天局、印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行列,阿联酋的“希望”号轨道飞行器于昨天(2月9日)刚刚抵达红色星球。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持续下去。
而今天的成就为几个月后更史诗般的事件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的着陆器-漫游车组合将在火星北半球一个名为乌托邦平原的大平原上着陆,预计将于今年五月进行。(中国通常不会提前公开其太空任务的细节,因此我们不确定着陆的确切时间。)
一项雄心勃勃的任务
中国早在2011年11月就首次尝试探测火星,当时一颗名为“萤火一号”的轨道飞行器与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采样返回任务一同发射。但“福布斯-土壤”号从未飞出地球轨道,“萤火一号”号与俄罗斯探测器以及另一个搭便车的行星学会的“行星际飞行实验”一起坠毁焚毁。
然而,“天问一号”(意为“叩问苍穹”)比“萤火一号”迈进了一大步。首先,当前的这项任务完全由中国主导;它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在一些国际合作下)开发,并于2020年7月23日由中国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
“天问一号”也比早期的轨道飞行器雄心勃勃得多,后者重量仅为254磅(115公斤)。“天问一号”发射时的重量约为11,000磅(5,000公斤),它由轨道飞行器和着陆器-漫游车组合组成。
这些航天器将以多种方式测量火星。例如,轨道飞行器将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磁力计和冰层测绘雷达仪器等科学设备,从上方研究这颗行星。
轨道飞行器还将中继来自漫游车的通信,漫游车本身也拥有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套件。漫游车的设备包括摄像头、气候和地质仪器以及探地雷达,后者将寻找火星红色土壤下方的水袋。
行星学会在一份对“天问一号”任务的描述中写道:“在地球上,这些水袋可以孕育繁荣的微生物群落,因此在火星上探测到它们将是我们寻找其他世界生命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着陆器将作为漫游车的平台,部署一个坡道,轮式车辆将沿着坡道滚落到火星表面。这种装置类似于中国在月球上使用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漫游车,后者目前仍在地球的岩石卫星上强劲运行。
如果“天问一号”漫游车和着陆器在今年五月安全着陆并开始工作,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地在红色星球表面运行航天器的国家。(苏联在1971年的“火星3号”任务中首次实现了在红色星球上的软着陆,但该着陆器在撞击红色土壤后不到两分钟就失效了。)
“天问一号”轨道飞行器计划运行至少一个火星年(约687个地球日),而漫游车的预期寿命为90个火星日或太阳日(约93个地球日)。
未来会有更大的成就?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天问一号”将仅仅是中国在火星的开场戏: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将原始的火星物质样本带回地球,在那里可以详细检查这些样本,寻找潜在的生命迹象,并寻找关于火星从相对温暖潮湿的行星转变为今天寒冷沙漠世界的线索。
美国宇航局也有类似的雄心,其火星样本返回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启动。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漫游车将于下周四(2月18日)在红色星球的杰泽罗陨石坑内着陆,启动一项表面任务,其首要任务包括寻找古代火星生命的迹象,并收集和缓存数十个样本。
“毅力号”的样本将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联合行动带回家,可能最早在2031年。
因此,在未来的日子和几周里,我们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并且有很多理由为多次成功的红色星球着陆祈祷。
行星学会在其对“天问一号”的描述中写道:“更多国家探索火星和我们的太阳系意味着更多的发现和全球合作的机会。太空探索激发了我们所有人最好的一面,当各国携手合作时,每个人都是赢家。”
版权所有 2021 Space.com,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授权,不得发布、广播、改写或再分发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