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分析显示,自疫情以来,中国与其它国家的科学合作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减少所致。
科学家们一直在警告,中美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加上疫情,已经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研究合作。但这类下降的证据需要时间才能在研究数据库中积累。
最新的证据来自施普林格·自然的中国团队进行的一项分析。(《自然》杂志的新闻团队在编辑上独立于其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作者使用了 InCites,这是一款由位于伦敦的出版分析公司 Clarivate 拥有的工具,用于分析 2013 年至 2023 年间发表的国际合著文章。InCites 的数据来源于科学引文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中收录的论文。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继续有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他们发现,2022 年,中国研究人员及其国际同行合著的论文总数自 2013 年以来首次下降(见“研究强国”)。

Nature
中国与国际合著者合著的研究论文比例下降的时间更长。在 2018 年的峰值时,中国在 InCites 数据库中约 26.6% 的产出(约 11 万篇文章)是与国际同行合著的。到 2023 年,尽管中国文章总数在同一时期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75.9 万篇,但该国与国际同行合著的文章比例下降了 7.2%。
国际合著论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国与美国研究人员合著的论文份额下降,从 2017 年的峰值到 2023 年下降了 6.4%,是分析中包含的任何国家中降幅最大的。这些发现于 4 月 25 日在北京中关村论坛上发布。
美中合作的下降与 2022 年为《自然》杂志进行的一项分析的结果相呼应,该分析发现,2019 年至 2021 年间,在爱思唯尔 Scopus 数据库的研究文章中,同时拥有美国和中国机构研究人员的数量下降了 20% 以上。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专注于中国创新研究的研究员 Marina Zhang 表示,尽管最新的分析显示,过去六年美中文章的份额一直在缓慢下降,但疫情加剧了这一下降趋势。
政治紧张关系
Zhang 说,美中之间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也加剧了这种下降。“这对研究人员来说尤其令人担忧,” Zhang 说。美国司法部备受争议的“中国倡议”(China Initiative)于 2018 年启动,旨在打击研究和产业领域的间谍活动,于 2022 年结束。 这次镇压导致一些科学家因与中国合作者或机构的关系而被捕,并在华裔研究人员中引发了恐慌。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研究安全的政策。 2023 年 7 月,中国政府实施了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扩大了间谍行为的定义。
Zhang 说,美国和中国对他们认为的外国干预的打击,正使研究人员在合作方面更加谨慎。她说,限制性政策和恐惧氛围最终可能会将人才从某些国家和领域赶走,导致“人才流失和宝贵人力资本的损失”。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专门研究科学和创新政策的研究员唐莉表示,这种对美中合作的“寒蝉效应”已经阻碍了有影响力的研究。例如,2024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对外国干预的调查对研究人员的影响,发现在此期间,美国与中国合作者的研究人员的生产力低于与其它国家科学伙伴合作的同事。
Zhang 说,美中之间不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可能导致两国各自进行同类型的研究,而不是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疫情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转向内求
Zhang 说,更令人担忧的是,两国可能会越来越优先考虑国内利益而非国际合作,这可能会使科学研究更具民族主义色彩。
自 2020 年以来,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合作也有所减少,但不如与美国的合作那样明显。唐莉说,恢复美中合作至关重要,因为这种科学伙伴关系有助于弥合两国之间的差距。“鉴于全球灾难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人类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民族主义竞争上,”她说。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24 年 7 月 19 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