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在这座中国西南城市的高层公寓里,住在27楼的詹莉正在为家人准备午餐。她清蒸了鱼,煎了排骨,并把一锅咕嘟咕嘟冒泡的鸭汤从煤气灶上拿开。
“我小时候,一个月才吃一两次肉,”詹莉一边为下一道菜开火一边说。“现在,我每天都做肉,想弥补过去错过的那些年,”这位43岁的妇女补充道。
詹莉是众多越来越多地将肉类带上餐桌的中国人之一。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营养,但专家们担心,这种转变将导致在另一个方面的斗争更加艰难:中国对抗全球变暖的战斗。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温室气体在畜牧生产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动物粪便和消化过程会排放甲烷,科学家说,在100年的时间里,甲烷的升温速度比二氧化碳快34倍。动物粪便还会排放另一种温室气体,称为一氧化二氮,其威力几乎是二氧化碳的300倍。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畜牧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其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相当于2005年排放了4.45亿吨二氧化碳(这是可获得的最新数据)。
这仅仅考虑了直接排放。如果考虑到用于饲养和加工动物食品的设施中化石燃料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与饲料生产和肉类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畜牧业的总体气候影响将更大。
这里的专家仍在试图弄清楚这种影响有多大,但他们知道这将是值得注意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在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畜牧生产的排放量占大气中人为温室气体总量的14.5%,在造成气候变化方面起着比所有汽车加起来更大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一半猪肉、五分之一禽肉和10%牛肉的生产国,在畜牧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一个国家开始加强牛肉生产
这些排放量可能会增加,因为中国对肉类的需求正在飙升。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5年间,中国的人均年肉类消费量已经翻了两番,达到59.5公斤,专家预计这一增长将继续下去,这受到中国消费者收入增加和对高蛋白质生活方式更高渴望的推动。
与此同时,中国人喜欢的肉类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从历史上看,猪肉在中国美食和文化中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汉字“家”甚至描绘了屋檐下的一头猪。然而,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食品和农业融资领导者荷兰合作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猪肉在中国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已从1985年的80%下降到2011年的65%,而牛肉、羊肉和禽肉的份额都有所增加。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潘根兴表示,虽然仍需要进行定量分析,但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可能阻止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潘根兴说,这是因为饲养牛比饲养猪需要更多的资源。他的团队现在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比较不同类型肉类生产的碳足迹,这在该国尚属首次。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公民只是想享受西方人多年来理所当然的饮食,而且即使到现在,平均而言,每个美国人仍然比每个中国人多消费两倍的肉。但是,正如总部位于纽约的智库“更绿未来”在其2011年报告中所解释的那样,“鉴于世界上几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即使个人肉类或乳制品消费量略有增加,也会对环境以及气候产生广泛的集体影响。”
还有人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肉类消费不仅会推高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会推高其他地方的排放。近年来,中国已经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从世界各地购买饲料作物。“更绿未来”的执行主任米娅·麦克唐纳说,如果中国公民想吃更多的牛肉,由于国内土地资源有限,牛肉也可能来自国外。
麦克唐纳说,由于迄今为止对国际贸易和相关排放的审计几乎不存在,像巴西和巴拉圭这样的国家有可能被指责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即使它们的排放量有一部分与为中国客户生产饲料作物和畜牧产品有关。
她补充说,这种争议类似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已经发生的争议,后者首先通过将工厂迁往中国,将其气候污染外包给中国,然后又指责中国加速了全球变暖。
被低估的温室气体
麦克唐纳说,尽管如此,与畜牧业相关的排放和相关问题并没有成为国际气候谈判的焦点,部分原因是难以准确测量排放量。她说,其结果是全球政策制定者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中国可能也不例外(参见相关报道)。
“2010年,当中国学者邀请我和我的同事到上海和北京时,我们做了关于畜牧业生产排放的演讲。有一些政府官员参加了会议。我们的演讲受到了中国官员的欢迎,但也让他们感到惊讶,”麦克唐纳回忆说。“我的感觉是,这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知。”
三年后,这里的情况可能没有太大改变。尽管中国政府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并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来推广低碳技术,但发电和运输等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仍然是重点,研究中国气候行动的“更绿未来”研究员周万清说。她补充说,关于低碳动物生产的详细政策在该国仍然是一片空白。
周说:“据我所知,肉类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尚未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主流认识。很难说不作为是否是由于缺乏兴趣。政府有可能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能力限制和管理困难削弱了这一雄心。”
最近对一家中国主要组织的电话采访揭示了行业参与者如何看待他们的碳足迹。
中国畜牧业协会北京办公室的一名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确实关注减排新闻,但协会中没有人研究这个。”“该协会代表中国畜牧业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没有畜牧生产者向我们询问过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该工作人员说。
碳交易和废物管理可能有所帮助
当然,尽管中国尚未发布专门针对畜牧业相关排放的法规,但减排可能是其他活动的副产品。例如,为了遏制污染,中国政策制定者禁止直接排放动物粪便,这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主要来源。
中国政策制定者还鼓励国内畜牧生产者利用国际碳交易。例如,中国家禽巨头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建立了以鸡粪为原料的沼气发电厂,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还获得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碳信用额。
但由于目前的碳价处于历史低位,并且联合国气候谈判进展缓慢,人们对中国畜牧生产者是否会继续开发减排项目以换取碳信用额持怀疑态度。虽然中国已经加大了财政援助,但一些专家怀疑,以小型生产者为主的中国畜牧业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废弃物来维持经济沼气发电厂的运营。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废物管理专家董仁杰承认,挑战在于说服中国畜牧生产者处理和再利用他们的动物粪便。但他坚称,政府正在努力做出积极的改变。
董说:“去年,中国环保部发布了一项新规定,允许补贴将动物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的做法。政府也在关注那些在推广沼气技术方面取得成功的国家。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出台更实用的政策,并推广以粪便为基础的沼气的使用。”
中国科学家也在努力提供帮助。在中国中部安徽省,一个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牛种,与该地区的原始品种相比,每生产一公斤牛肉的甲烷排放量减少了60%。目前,也有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通过为动物提供更高质量的饲料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消费者也会参与到与畜牧业相关的减排中,并举办像“无肉星期一”这样的活动吗?正在为家人准备鱼、猪肉和鸭汤的詹莉对这个问题似乎感到惊讶。“我不认为我们吃太多肉,”她在厨房里继续做饭时说。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转载自Climate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