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探测地球的“宠物”小行星

飞船将把样本带回地球,并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放

小行星2016 HO3 的轨道可视化图,它使这颗太空岩石始终保持在地球附近。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中国已将目光投向深空。中国国家航天局 (CNSA) 正在计划一项机器人任务,该任务将从小行星带回样本并访问一颗彗星,并且它已邀请国际研究人员参与。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经理杨瑞虹告诉《自然》杂志,这项为期十年的任务尚未获得政府的正式批准,最早可能在 2024 年发射。

日本和美国目前都有航天器在小行星周围运行,2010 年,日本的隼鸟号任务成为第一个将小行星物质样本带回地球的任务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据该机构于 4 月 19 日公布的细节显示,中国国家航天局希望鼓励外国研究机构提出可搭载其任务的科学有效载荷——无论是独立开发还是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开发。

这项小行星任务将把探测器送上 2016 HO3 这颗岩石,稍后返回地球轨道,并将一个装有样本的返回舱送回地面。这颗小型小行星,又名卡莫阿莱瓦 (Kamo‘oalewa),夏威夷语指的是一个振荡的天体,据认为直径小于 100 米,并且于 2016 年被发现。它被归类为准卫星:它不断地围绕地球运行,但距离太远,不能被认为是正常的卫星(参见“地球的宠物岩石”)。HO3 距离地球的最大距离约为月球距离的 100 倍。

在访问 HO3 后,中国飞船将进行为期七年的火星之外的旅程,到达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在那里,它将研究彗星 133P/Elst–Pizarro,由于其位置,有时也被归类为小行星。然而,像彗星一样,133P 会释放尘埃和气体,形成“尾巴”。

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这项任务旨在寻找有关太阳系中小天体形成和演化及其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线索。它还打算将它们的成分与地球上的物质成分进行比较,以阐明我们星球上生命的起源。

今年 2 月,日本隼鸟 2 号宇宙飞船登陆小行星龙宫的表面,收集样本,希望明年返回。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的 OSIRIS-REx 正在对一个较小的目标,即小行星贝努进行详细研究,然后再尝试在 2020 年收集样本。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19 年 4 月 30 日首次发表

Elizabeth Gibney is a senior physics reporter for Nature magazine.

More by Elizabeth Gibney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