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大国中国正面临着煤炭困境。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将使中国到2015年煤炭消费量保持在每年约40亿吨的创纪录高位。与此同时,根据中国能源研究所(ERI)的首份能源展望报告,中国将不得不为煤炭安全而战,并保持其供应线畅通。
城市人口膨胀,追求更好的住房、家电和汽车,这使得中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他们将继续推动能源消费从木柴等低端非商业能源转向管道燃气等高端商业能源。城市中心的扩张增加了电力需求,而中国超过75%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厂。
保持电力供应的最大挑战是将煤炭从矿产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运往人口稠密的东南部沿海九省。据估计,到2015年,东南部地区的煤炭需求将占全国煤炭总需求的23%,即8.8亿吨。能源研究所的专家建议中国放弃跨区域长距离运煤的系统,转而增加进口,以缓解运输压力。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传统上,我们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运输煤炭。这成本非常非常高,”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报告的合著者杨富强说。“我们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国际煤炭市场进口更多煤炭,特别是为我们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为了确保最需要煤炭的地方能够方便地获取煤炭,该报告建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储备系统。该系统旨在将中国东南部、中部、东北部和西北部连接起来,其中最大的储备将分配给需求量大的东南部。该研究所的另一项建议是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建立全球煤炭期货交易中心,以确保煤炭的长期供应并缓解供应瓶颈。
中国专注于保持稳定的煤炭供应,突显出它在摆脱廉价但肮脏的燃料方面是多么的准备不足。而使能源政策决策复杂化的不仅仅是该国的地理范围。“政府将要采取的任何行动,你都必须考虑到这个庞大的人口。你在中国采取的任何行动,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影响13亿人,”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气候变化顾问陆学都说。
“空气末日”能否有所作为?
陆学都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19%。这一降幅是以关闭小型发电厂以及钢铁生产设施为代价实现的。
中国有动力减少排放,因为它面临着毁灭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亚行的数据显示,气温升高1到2.5摄氏度,粮食产量可能下降10%到20%。仅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西部80%以上的冰川已经退缩,加剧了本已严峻的供水危机。中国超过11000英里的海岸线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其中包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
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至45%,并将非化石燃料能源占比提高到15%。政府已承诺到2015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7%。
然而,杨富强说,中国转向其他燃料并非易事。天然气的使用就是一个例子,它使美国受益,但在中国既不便宜也不丰富。“一个具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可以用天然气发电厂取代其传统的煤炭[使用],但中国不能。这意味着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控制其大量排放,”杨富强说。“虽然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一些清洁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煤炭仍然是中国今天的主导燃料。”
中国环境论坛主任特纳说:“去年,中国消耗的煤炭量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多,但如果中国没有做出所有这些努力,情况会更糟。”她说,近几个月来笼罩中国许多地区的雾霾使中国环保部在监管燃煤电厂方面获得了发言权,并将使其能够制定一个框架,共同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特纳说:“‘空气末日’可能是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因为它引发了关于煤炭成本的不同类型的对话。”“这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当你将它们一起控制时,它提高了煤炭的成本,这是一件好事。”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从 Climatewire 转载。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