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全球最大碳市场:但力度是否足够?

专家欢迎这项交易机制,但也质疑其是否有助于中国实现气候目标

Coal-fired power plant billowing smoke.

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一座燃煤电厂的烟囱冒出蒸汽。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已经启动了首个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约有 45 个国家已经存在这种碳定价机制,但中国上周开始交易的体系是世界最大的。

该体系一直受到延误的困扰,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不够有雄心,无法使中国实现其减排目标,包括 2030 年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和 2060 年的净零排放目标。

“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家段宏波在北京表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和 CCS——碳捕获与封存。”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继续存在。


但段宏波希望该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其他国家机制不同,中国正在使用排放强度(单位能源产生的排放量)而不是绝对排放量来帮助减少其对气候的影响。“未来,我认为它可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说。

交易已经开始

中国于 2013 年开始试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启动了七个试点计划。 路透社全球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 Refinitiv 的经济学家兼首席碳分析师秦炎表示,一些公司伪造排放数据的报告促使国家计划更加重视健全的监测和报告。

中国关于该计划的规章制度于 2 月生效,但在线交易直到 7 月 16 日才开始。

中国的计划基于总量管制和交易模式,其中排放者——最初仅限于燃煤和燃气发电厂——被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配额,直至设定的限额(即上限),然后如果他们保持在该限额以下或超过该限额,则交易或购买配额。 目标是将该计划扩展到包括建筑、石油和化工在内的行业,未来几年内实现。

中国计划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加拿大和阿根廷)的计划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选择侧重于降低排放强度,而不是绝对排放量。

激励效率

电力公司被激励降低排放强度,这意味着在减少排放或将其保持在相同水平的同时,生产相同或更多的能源。 这意味着,只要公司减少单位能源产出的排放量,绝对排放量仍然可能随着能源产出的增加而增加。

澳大利亚墨尔本碳市场研究所总经理布拉德·克林表示,一家公司的初始排放上限是其当前能源产出及其当前运营的排放强度的函数,后者基于煤炭类型和设备使用等因素。

然后,这有助于当局“考虑最初提供多少配额,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限制配额”,克林说。 每年,上限都会重新计算并降低,这通过要求公司减少其生产能源所产生的排放量来提高效率。

“这就是排放交易计划的核心:它激励更高效的发电或碳密集度更低的能源发电,”秦炎说,他解释说,电力公司可以升级设备和设施以提高效率,并交易他们节省的排放配额,或者购买配额以弥补超额排放。

秦炎表示,中国的问题在于,预计其经济将以每年 4-5% 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电力消耗和排放量将大幅增加。

中国科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经济学家莫建雷表示,强度目标允许“未来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仍然可以“减少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

力度不足

然而,研究人员担心,最初的配额过于慷慨,这些配额的价格过低,并且对不遵守规定的处罚不足以起到威慑作用。

秦炎补充说,“目前的设计,这种允许排放量增加的基于强度的目标,并没有太大帮助。” 她认为,相对宽松的开放可能是对电力生产商和化石燃料行业的让步。“你需要让热电生产商加入进来,但几年后,该计划必须收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气候与能源政策中心主任、环境经济学家弗兰克·乔佐表示,中国的排放交易计划已经启动,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他说,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它不太可能对排放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它建立了基础设施,未来可以利用这些基础设施,有效且相当高效地减少中国电力行业的排放。”

秦炎表示,中国的另一个挑战将是确保排放报告和监测的完整性。 为了解决试点计划中出现的问题,国家机制对公司报告其排放量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他们提供详细的技术信息,例如煤炭类型和消耗数据。

中国还依靠独立机构来验证数据——类似于欧盟的计划,运营商提交年度排放报告,然后由经认可的验证机构独立确认。 中国还在鼓励其公民和媒体监督此事并报告违规行为。

2019 年,中国占全球碳排放量的 27%——超过 100 亿吨二氧化碳。 然而,其人均排放量——约为每人 6.8 吨二氧化碳 ——不到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内的国家的一半。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21 年 7 月 20 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