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酝酿寻找地球 2.0 的计划

一颗卫星将会在银河系中搜寻像太阳一样恒星周围的系外行星

Artist's impression of exoplanet

中国正在计划其首次太空任务,以在天空中搜寻类似于开普勒-186f 的系外行星,这是一颗围绕遥远恒星运行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艺术家印象图)。

在将机器人送上月球、将它们降落在火星上并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之后,中国现在正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太阳系。本月,科学家将发布该国首次发现系外行星任务的详细计划。

该任务的目标是在太阳系之外的银河系其他区域勘测行星,目标是找到第一颗像太阳一样在恒星宜居带中运行的类地行星。天文学家认为,这样一颗名为地球 2.0 的行星将具备液态水存在的适宜条件,并有可能存在生命。

在银河系中已经发现了 5000 多颗系外行星,其中大部分是通过 NASA 的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该望远镜在使用 9 年后于 2018 年耗尽燃料。其中一些行星是围绕小型红矮星运行的岩石类地天体,但没有一颗符合地球 2.0 的定义。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有关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加州理工学院帕萨迪纳分校的 NASA 系外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杰西·克里斯蒂安森 (Jessie Christiansen) 说,使用当前的技术和望远镜,当它们的主恒星重一百万倍且亮十亿倍时,很难找到小型类地行星的信号。

这项名为地球 2.0 的中国任务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它将由中国科学院资助,目前正在完成其早期设计阶段。如果设计通过了 6 月份专家组的审查,任务团队将获得资金开始建造卫星。该团队计划在 2026 年底之前使用长征火箭发射航天器。

七只眼睛

地球 2.0 卫星的设计目的是携带七架望远镜,对天空进行为期四年的观测。其中六架望远镜将协同工作,勘测天鹅座-天琴座星系,这与开普勒望远镜搜索的天空区域相同。“开普勒领域是一个唾手可得的果实,因为我们从那里获得了非常好的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地球 2.0 任务负责人、天文学家葛健说。

望远镜将通过探测恒星亮度的微小变化来寻找系外行星,这些变化表明有一颗行星从它前面经过。将多个小型望远镜一起使用,使科学家能够获得比开普勒这样的单个大型望远镜更宽广的视野。地球 2.0 的 6 架望远镜将一起凝视大约 120 万颗恒星,覆盖 500 平方度的天空区域,这大约是开普勒视野的 5 倍。与此同时,与美国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 (TESS) 相比,地球 2.0 将能够观测到更暗淡、更遥远的恒星,后者是对地球附近的明亮恒星进行巡天。

葛健说:“我们的卫星在天空勘测能力方面可以比 NASA 的开普勒望远镜强大 10-15 倍。”

该卫星的第七个仪器将是一个引力微透镜望远镜,用于勘测流浪行星——不围绕任何恒星自由漂浮的天体,以及远离其恒星的类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当行星或恒星的引力扭曲其前面经过的背景恒星的光线时,它会检测到星光的变化。该望远镜将瞄准银河系的中心,那里有大量的恒星。葛健说,如果成功发射,这将是第一个在太空中运行的引力微透镜望远镜。

“我们的卫星基本上可以进行一次普查,识别出不同大小、质量和年龄的系外行星。该任务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系外行星样本集合,”他说。

数据翻倍

NASA 于 2009 年发射了开普勒望远镜,目的是找出银河系中类地行星的常见程度。为了确认一颗系外行星是否是类地行星,天文学家需要测量它绕太阳运行所花费的时间。此类行星的轨道周期应与地球相似,并且大约一年一次凌日。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图文巴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切尔西·黄 (Chelsea Huang) 说,科学家至少需要三次凌日才能计算出精确的轨道周期,这需要大约三年的数据,如果有数据缺口,有时则需要更多。

但是在开普勒任务的第四年中,仪器的某些部件出现故障,导致望远镜无法长时间凝视天空的某个区域。黄说,开普勒正处于发现一些真正类地行星的边缘,他曾作为数据模拟顾问与地球 2.0 团队合作过。

有了地球 2.0,天文学家可以获得另外四年的数据,当与开普勒的观测数据结合使用时,可以帮助确认哪些系外行星是真正的类地行星。“我非常期待回到开普勒的观测领域,”克里斯蒂安森说,他希望研究地球 2.0 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可用的话)。

葛健希望找到十几颗地球 2.0 行星。他说,他计划在数据收集后一两年内公布这些数据。“会有很多数据,所以我们需要所有能够提供帮助的人,”他说。该团队已经拥有大约 300 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主要来自中国,但葛健希望世界各地有更多的天文学家加入。“地球 2.0 是加强国际合作的机会。”

欧洲航天局也在计划一项系外行星任务——名为行星凌日和恒星振荡 (PLATO) ——计划于 2026 年发射。PLATO 的设计有 26 架望远镜,这意味着它将比地球 2.0 拥有更大的视野。但是,该卫星将每两年转移一次视线,以观测天空的不同区域。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22 年 4 月 12 日首次发布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