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具有突破性的新报告发现,除非中国对其电网进行重大改革,否则将无法实现其碳排放和能源强度目标。
该研究耗时两年完成,发现中国的电网是其“阿喀琉斯之踵”,首席作者兼能源转型研究所研究主任威廉·钱德勒说。虽然中国电网更新,并且在许多方面比美国电网技术更先进,但中国的系统仍在建设中,以延续煤炭和大型水电项目的使用。
钱德勒在接受气候专线独家采访时表示:“对于实现碳目标而言,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未来10年在其整体能源政策方面的行动。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最大漏洞在于电力系统。”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他说:“他们正面临着在实现其碳排放和能源强度目标方面败北的严重危险。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新需求侧措施和针对电网本身的强有力的新监管政策,他们将无法实现目标。”
报告《中国电力:‘坚强、智能电网’的效益与成本》借鉴了研究人员团队为分析而构建的中国电力系统模型,钱德勒说。 他指出,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中国境外设计出的将电力供需以及经济驱动因素结合起来的模型。
一个关键发现:中国的工程师正在开发的电网更有可能连接到煤炭而不是可再生能源。
630亿美元的沟通失败?
在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之前,中国承诺到本十年末将其碳强度降低至比2005年水平低40%至45%,同时将非化石燃料的能源占比提高到约15%。 此后,它明确了具体的短期目标,例如到2015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提供该国9.5%的能源。
但是,报告称,除非这些任务与更好的规划和更透明的系统相结合,否则最终结果将是昂贵的,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碳足迹。
通过将现状与更积极的低碳情景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即使中国的燃煤电厂排放的“碳比整个美国经济都多”,中国也将在2020年之前“浪费”每年4000亿元人民币(632亿美元)。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它正在建设一条800千伏的电力线,以输送数千英里的风能和太阳能,并且最终可能成为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输电线路。 然而,能源转型报告指出,尽管如此,近乎完全专注于超高压输电网络作为系统的骨干,未能将电力消费者的作用考虑在内。
研究人员写道:“几乎没有努力将电网和配电通信和控制系统连接到终端用户”,并警告说,到2030年,中国发电的成本和排放量可能会增加两倍以上。
监管被政治击败
外部专家也同意,中国的电网是一个严重的弱点。 乔治城大学科学、技术和国际事务助理教授乔安娜·刘易斯表示,人们“真正担心”中国在没有智能电网改进的情况下实现其排放目标的能力。
经济适用太阳能联盟(CASE)主席兼First Solar创始人吉加尔·沙阿(Jigar Shah)——他与刘易斯最近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表演讲——指出,美国仍然没有真正的智能电网。 他说,不同之处在于,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导者正在为此努力,而中国却没有。
沙阿说:“我们实际上有领先的思想家知道‘Utility 2.0’是什么样子的。 在中国,他们真的正在成为‘1.0’的专家。 当你与他们谈论他们将如何改变整个架构时……他们甚至还没有开始说,‘我们清楚地了解我们想要去哪里。’”
钱德勒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美国在信息技术和控制方面确实比中国以更复杂的方式进行连接。” 但他也指出,中国受政治和政治意愿的阻碍比技术能力更大。
钱德勒指出,在中国,三分之二的电力归工业所有,因此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是无力的。 国家电网缺乏对价格的控制权,但对费率的结构方式保留了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制度导致不成比例的资金流向国家电网本身。
“他们有目标和指标,但是……”
钱德勒认为,由于监管机构被边缘化,因此几乎没有动力投资于最佳发电技术。 与此同时,他说,“中国省级领导人的乌纱帽岌岌可危”,要实现国家碳目标,但他们对公用事业系统几乎没有权力。
报告作者说,价格改革对于效率技术的快速部署至关重要。 他们称现有的电力定价系统“扭曲且混乱”,并表示中国必须转向以消费者为基础的电网管理峰荷技术。
钱德勒呼吁强制要求工业和建筑部门的能源使用设备更积极地降低能源强度。 他还建议调整经济发展激励措施,以支持服务业和轻工业制造业,并监管碳排放,以限制新建燃煤电厂。
最后,他认为中国将需要建立一个电力规划机构,负责监督环境和经济目标以及发电目标。 然而,总的来说,他对迅速的改变并不乐观。
钱德勒说:“他们有目标和指标,但他们没有到位的监管政策。” “他们承认这个问题,但困难在于改革国有系统,而且我在那里没有看到任何真正朝着解决治理改革方向发展的迹象。”
经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许可,转载自Climate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