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 5460 亿美元于清洁能源,远超美国

中国在 2022 年几乎占全球低碳支出的近一半,这可能会挑战美国提振国内清洁能源制造业的努力

Aerial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Jiangxia Tidal Power Station.

2022 年 4 月 21 日,在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江厦潮汐电站(世界第四大潮汐电站,也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施工现场鸟瞰图。

中国再次在去年的清洁能源投资中位居世界第一,这一趋势可能会挑战美国发展更多本土制造业的努力。

市场研究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 (BloombergNEF) 的最新分析显示,全球近一半的低碳支出发生在中国。2022 年,中国在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电动汽车和电池在内的投资上花费了 5460 亿美元。

这几乎是美国投资额的四倍,美国的投资总额为 1410 亿美元。欧盟以 1800 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额位居中国之后,排名第二。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报告显示,中国还在低碳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去年该行业 790 亿美元投资额的 90% 以上。

这些调查结果出炉之际,正值美国和欧洲致力于扩大国内制造能力。近几个月来,美国已开始推出《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优惠政策,该法案包含 3690 亿美元的激励措施,旨在建立美国清洁能源产业。

但与中国的网络竞争绝非易事。

彭博新能源财经贸易和供应链研究主管 Antoine Vagneur-Jones 表示:“中国已设法培育出这些真正一体化、高效的价值链,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电池等产品。”

他补充说,现在这两者都在中国的出口收入中占很大比例。但 Vagneur-Jones 表示,中国也在大力投资国内供应链,包括用于大规模扩张海上风电部署的风力涡轮机组件。

《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旨在通过向国内制造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来对抗中国的统治地位。例如,一项主要条款将为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数千美元的税收抵免——但前提是大部分电池组件在北美制造或组装。

这些激励措施引起了强烈的国际批评,尤其是来自欧盟的批评。但美国总统乔·拜登已明确他的目标,他在上周的演讲中表示,“供应链将从这里开始”(Climatewire,1 月 27 日)。

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并未将近几个月宣布的数十家计划中的美国工厂计算在内。但 Vagneur-Jones 表示,尽管《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激励措施将开始削弱中国在制造业中的份额,但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即使在一种可以说乐观的情况下,我认为中国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仍将保持主导地位。但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看到这些平行的供应链发展,”他说。

以电池制造为例。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六倍,但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研究表明,中国在市场中的份额预计将从今天的 79% 降至 70%。

这部分是因为中国计划扩大其电池制造能力,即使供应链在其他地方建立起来。在美国提高清洁能源制造业的产量也存在障碍,包括更高的成本以及从零开始发展一个新行业的挑战。

Vagneur-Jones 表示,如果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限制美国公司获取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的能力,这项任务可能会更加困难。

“其结果不仅是像美国这样的地方的生产成本会更高(事实确实如此),而且还可能很难真正快速扩大规模,因为你无法利用中国的专业知识,”他说。

供应链如此严重地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存在风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更容易扰乱贸易,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如此。例如,去年 8 月,一场严重的热浪导致中国一个供应全球大量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的省份出现电力短缺,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

Vagneur-Jones 表示,未来几年将是决定性的。美国、欧洲、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在加大国内制造业的努力。问题是这些计划是否会结出硕果。

“我们可能会看到我们所看到的这种趋势的转折点,这种趋势一直是中国的统治地位,不仅体现在已建成的现有产能方面,也体现在持续的投资方面,”他说。

转载自 E&E 新闻 经 POLITICO, LLC 许可。版权所有 2023 年。E&E 新闻为能源和环境专业人士提供重要新闻。

萨拉·肖恩哈特 报道全球气候和能源发展,重点关注国际气候谈判、金融以及各国如何应对向更清洁经济的转型。在加入 E&E 新闻之前,萨拉曾在东南亚各地担任记者十多年,曾在《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美国之音》工作过。在 2017 年之前,她一直是《华尔街日报》驻印度尼西亚的常驻记者。萨拉拥有俄亥俄大学新闻学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更多作者:萨拉·肖恩哈特

E&E 新闻 为专业人士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环境新闻。

更多作者:E&E 新闻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