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即将启动

这个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的七个试点地区将启动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市场

上海——中国即将启动其控制气候变化的宏大实验,该国区域性的碳市场将成为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排放交易市场的基石。

中国七个试点地区中的四个——上海、广东、天津和湖北——已经发布了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计划。虽然北京和深圳尚未公布最终计划,但其主要部分已于去年在新闻发布会上起草并讨论过。

重庆在发展碳市场的进程中最为缓慢,但据当地媒体报道,它仍然能够在今年年底前开始交易。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我们的获奖新闻,以支持我们。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重大故事能够持续产生。


中国新兴的区域碳市场旨在适应当地的特点。例如,作为制造业中心的广东,仅对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收费,而上海的系统则向机场、办公楼等收费。但在许多其他方面,它们遵循相同的标准。

首先,七个试点地区都根据其碳强度目标设定了碳排放总量的上限。中国已承诺到2015年,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量比2010年水平减少17%,并为每个地区分配了减排目标。试点地区已将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配额,限制了个别污染者的排放量。

排放量超出这些限制的污染者需要购买更多的碳排放配额;那些变得更有效率的污染者可以出售剩余的配额。污染者还可以通过资助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项目来获得抵消信用,称为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

这预计将促进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因为来自污染者的资金可以支持更多的风力发电场、水力发电大坝和太阳能发电厂。这些中国区域碳交易试点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证明该机制有效,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但目前,这些区域计划中仍然缺少很多要素。除了深圳,中国没有任何试点地区明确其总量管制与交易计划将在何种法律框架下执行。当污染者超出排放上限但拒绝支付费用时,将施加何种处罚(如果有的话)也不清楚。另一个未知数是中国政府将如何影响碳交易,以避免价格剧烈波动。

首个市场将于下月开放
随着中国今年将开始区域碳交易,预计这些缺失的要素将很快出现。许多人认为,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减排的强大压力,以及国内寻求市场力量对抗全球变暖的强烈愿望,时间表不会推迟。据报道,深圳已表示将于6月17日开始交易,这是第一个宣布的开始日期。

目前尚未正式宣布非污染者是否可以在中国碳市场上交易配额,但他们肯定会被允许作为抵消信用供应商参与。他们也希望这样做。

芬兰公司GreenStream Network PLC最近签署了合同,购买中国八个可再生能源项目产生的120万吨年度抵消信用。该公司总法律顾问卡尔·厄普斯顿-胡珀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这一数量增加十倍。

“未来几年,中国的碳价格可能不具吸引力,但我们认为这是加强我们地位并为新兴的中国碳市场做好准备的一步,”厄普斯顿-胡珀补充说。

根据位于悉尼的非政府智库气候研究所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碳市场,按受监管的排放量计算,到2014年将覆盖7亿吨排放量。相比之下,报告指出,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欧盟的碳市场数据将分别为1.65亿吨、3.82亿吨和21亿吨。

但中国巨大的碳市场潜力可能不会立即带来大量资金流动。这是因为该系统下的污染者将在未来几年免费获得他们所需的大部分配额。这有助于他们顺利过渡到碳交易,但也阻碍了市场需求。此外,期货和其他金融产品目前不会在中国碳市场上交易。

缺乏实践和数据库
限制金融部门参与的决定引发了碳交易专业人士的辩论。支持者认为这是控制风险的必要保障,而反对者则认为,禁止金融产品进入中国碳市场将降低交易活动,使试运行成为徒劳的练习。

除此之外,人们还担心中国的碳交易试点地区是否做好了准备。

专家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乏关于污染者排放量的准确记录——这是决定排放上限的关键信息。

中国当局多年来一直记录污染者的能源消耗,并以此来估算排放量,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不同的机构经常得出不同的结果,北京一家重要的政府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副教授陈洪波说。

“因此,即使有一些排放数据,我们也无法依赖它,”陈补充说。

中国政府于2010年启动了一项计划,以规范如何测量和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陈说,这结束了混乱的局面,但并没有结束获取个别污染者正确排放数据的工作。

纽约环境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主任林安娜表示,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咨询该系统下的污染者。由于污染者是主要参与者,林担心,缺乏他们在市场建设中的投入将影响碳交易的成功。

“作为环保主义者,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的碳交易进展迅速,”林说。“但是,如果中国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碳交易,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可能会损害公众对这种新机制的信心。”

但国际排放交易协会(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非营利行业组织)的国际政策主管杰夫·斯沃茨说,弄清楚开始碳交易的正确时机仍然很棘手。

“这有点像鸡和鸡蛋的问题,”斯沃茨说。“即使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我们是否也要开始交易?或者我们是否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我认为我们必须承担风险,因为我们拥有的经验越多,学习过程就越多,以后市场的设计就会更好。”

为什么交易胜过碳税
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于2009年进入中国的政治议程,当时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减少40%至45%。时任中国官员、亚洲开发银行顾问的陆学都回忆说,当时北京认为它是所有减排措施中最好的选择,包括碳税。

陆说,这是因为总量管制与交易更适合新兴经济体。与欧洲不同,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这需要进一步排放的空间。陆说,中国政策制定者认为,通过交易系统来平衡发展担忧和减排,比基于税收的系统相对容易。

除此之外,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和人民币的走强,这里的行业在出口市场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对碳定价将增加难度。

陆说,与碳税相比,总量管制与交易更容易被中国工业界接受,因为它为履行其义务提供了更多选择。如果减排量超过要求,工业可以通过出售未使用的碳排放配额来产生现金利润。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希望有一天中国的碳市场能够与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现有市场联系起来,使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碳税政策只能在中国实施,因此它不能提供这种好处。

然而,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在加入国际协议之前,他们需要在国内进行更多的实践。该国的区域碳交易计划要求到2015年在七个试点地区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

还有人呼吁帮助更多的污染者熟悉碳交易。虽然尚未纳入即将到来的系统,但广东和上海的数百个设施正被要求监测和报告其排放量,此举旨在为他们进行认真的交易做准备。

起初,中国的总量管制与交易系统只包括二氧化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试点地区监管的温室气体类型将会增加,扩大该国减排的范围。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转载自气候通讯社。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