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加强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研究

中美两国达成新协议,或将促进二氧化碳污染捕获技术研究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伦敦——多年来,能源公司一直告诉我们不必担心。没错,不断增加的碳排放威胁着全球变暖——但技术,特别是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将成为救星。

问题在于,关于CCS的讨论很多,但行动却很少,大规模实施的项目寥寥无几。

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改变,因为近年来在CCS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和美国,本月签署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其中一半聚焦于CCS。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产出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CCS背后的理念是从电力公司和水泥厂等大型污染源处捕获碳排放,然后将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输送到地球表面以下的深层储存腔中,或者回收排放物用于生物燃料的生产。

尽管存在各种地缘政治竞争和贸易争端,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和美国都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合作意愿。

今年2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鉴于关于气候变化及其日益恶化的影响的压倒性科学共识”,迫切需要削减化石燃料的使用。

本月在北京签署的协议确立了中国国有能源公司和美国大学之间在广泛的CCS相关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计划,包括二氧化碳储存技术以及将捕获的排放物与藻类结合以产生能源。

全球范围内CCS项目的实施一直受到各种技术问题、高成本、能源公司和政府之间关于谁为研发付费的争论以及许多国家监管不确定性的困扰。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lobal CCS Institute)是一个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独立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广CCS技术的使用。该机构表示,目前全球正在建设或运营的21个大型CCS项目每年总共能够捕获高达40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每年减少800万辆汽车上路。

尽管CCS的使用正在扩大,但其应用规模仍然远未达到能够大幅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程度。大多数CCS项目位于美国、中国和加拿大,欧洲则远远落后。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负责人Brad Page表示,如果要实现普遍认可的到本世纪中叶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1990年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进CCS技术。“为了使这项低碳技术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规模,更多国家需要赶上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的进展,这些国家正在以强劲的速度启动CCS项目,”他说。

Page补充说,CCS必须得到明确的政府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欧洲,那里迫切需要更灵活的资金和政策安排。

本月早些时候,国际能源署(IEA)呼吁实施更多CCS项目。国际能源署表示,在煤炭(污染最严重的燃料)使用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之际,此类项目尤为重要。

本文最初发表于The Daily ClimateThe Daily Climate是由非营利媒体公司环境健康科学(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出版的气候变化新闻来源。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