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量没有显示出达到峰值的迹象

一份严峻的联合国新报告称,如果不大幅、快速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将突破2摄氏度的临界值

尽管近200个国家承诺应对气候变化,但全球排放量预计将继续攀升,推动气温上升,并有可能突破科学家所说的2摄氏度临界值,这将导致生态和经济发生剧烈变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天发布的第十次排放差距报告警告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将在短期内达到顶峰。此前一天,世界气象组织公布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创历史新高。

环境署的报告称:“摘要的调查结果令人沮丧。” “各国未能共同阻止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这意味着现在需要更深入、更快速的减排。”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与此同时,世界气象组织表示,201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升至百万分之407.8,超过了2017年的估计值百万分之405.5。

环境署在日内瓦启动的排放差距调查预测,未来的温室气体浓度将更高。

在该报告中,环境署赞扬了公众对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以应对气候变化,但同时感叹这还远远不够。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排放量每年增加约1.5%。这将导致到2100年气温升高近4摄氏度,“带来广泛且具有破坏性的气候影响”。

环境署警告说,2030年预计的排放差距,即排放到大气中的量与符合控制全球变暖水平的量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

报告作者表示,以二氧化碳当量(GtCO2e)为单位衡量,2018年的排放量达到55.3 GtCO2e。到2030年,其排放量将增至符合将气温升高限制在1.5摄氏度范围内的量的两倍,这是基于世界各国向《巴黎协定》提交的约195项国家自主贡献(NDCs)。

该报告称:“到2030年,年度排放量需要比当前无条件国家自主贡献所暗示的水平低15 GtCO2e,才能实现2°C的目标”,即比2018年总排放量低25%。环境署的作者表示,为了阻止气温上升超过1.5摄氏度(这是大多数气候活动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所偏爱的目标),世界需要在203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2 GtCO2e。这比2018年的排放水平低55%。

该报告得出了另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中国人均排放量正在上升到发达经济体所经历的水平。

报告指出:“显然,中国现在的人均排放量与欧盟(EU)处于同一范围,并且几乎与日本的水平相似。”

执行摘要中呈现的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一来源,其年度排放量几乎是第二大来源美国排放量的两倍。欧盟、印度和俄罗斯也是全球主要的排放国。然而,按人均计算,美国仍然是世界领先者。

但是,环境署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在2014-15年左右开始略微超过欧盟,并且今年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线表明,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即将赶上日本的水平。

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已接近峰值,但该国的排放量有望在其他来源的基础上继续上升。环境署认为,全球的情况也是如此。

环境署的报告称:“在未来几年内,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峰值。” “每推迟一年达到峰值意味着将需要更深入、更快速的减排。”

环境署对各国政府在最近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气候行动峰会上宣布的数十个净零排放目标表示赞赏。但它指出,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旨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详细计划已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环境署在芬兰、挪威、丹麦、德国、荷兰和瑞典的政府机构的帮助下编制了该报告。气候工作基金会也做出了贡献。此前,上周发布了一份类似的报告,重点关注预计的化石燃料产量(气候导线,11月20日)。

经E&E新闻许可转载自气候导线。E&E每天在www.eenews.net上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环境新闻报道。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