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心态能预防疾病吗?

一项针对白人女性护士的研究发现,那些更乐观的女性死于任何原因的可能性降低了三分之一

在苏珊·桑塔格广受赞誉的1978年著作《疾病作为隐喻》中,她写道,当医学专家将心理因果关系归因于生物疾病时,他们“将不幸的病人视为既要为生病又要为康复承担最终责任”。关于心理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生理结果的持续争论中,最新的论战来自今天发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乐观的女性不太可能死于多种疾病——从癌症到心力衰竭再到传染病。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求助于一项始于1976年,为期40年,针对美国女性护士的基于调查的研究,其中大多数是白人,称为“护士健康研究”。他们从2004年和2008年的调查中提取了关于女性性格的数据,并将其与2006年至2012年间同一批女性的死亡率进行了比较。总共,他们收集了来自超过70,000名个体的信息。为了评估乐观程度,该研究要求参与者在五分制量表上对他们同意六项陈述的程度进行评分,例如,“在不确定的时期,我通常期待最好的结果。”

哈佛大学的研究负责人埃里克·金说:“当比较最乐观的前25%[女性]与最不乐观的后25%时,她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约30%。” 即使在研究人员调整预测以考虑社会人口因素和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之后,这些关系仍然存在,尽管不如之前那么显著。金很快指出,这不一定意味着乐观导致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是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尽管如此,他和他的同事认为,由于性格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塑的,基于乐观心态的干预措施可能是一种相当简单、低成本的改善公共卫生的方法。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研究人员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报告说,这些干预措施可能包括“结构化的课堂式教学”和“简短的纸笔练习,在这些练习中,人们被要求写下他们自己最好的可能版本”。

如果我们只需花费几个小时的努力就能避开一系列生存威胁——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这个想法可能听起来很诱人。该论点的内在之处似乎是一个承诺:如果你更乐观,你至少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阻止死亡来敲门。但并非所有专家都同意。

一些专家说,建议积极思考可以预防死亡的问题在于,这会让慢性病患者感到内疚或羞愧——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己的疾病负责。此外,如果乐观与更好的健康状况有关,那么这可能更多地与不乐观的人实际上可能患有临床抑郁症有关,而抑郁症与较差的健康状况广泛相关。

然而,金认为,乐观是“超越抑郁症缺失的东西”,即使在统计上控制了该疾病可能产生的混淆作用后,结果仍然成立。乐观和不抑郁起初可能看起来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抑郁症是一种广泛的综合征,会影响生理和心理。正如你不能仅仅通过思考让自己摆脱中风一样,你也无法通过思考让自己摆脱重度抑郁症。

金同意,在理解疾病或病症的起源时,过度依赖心理学论调存在危险。他说,“我们绝对不想责怪受害者”,但“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可以构建环境,让人们有平等的机会变得更加乐观。” 他认为乐观心态干预措施是“广泛工具包中的工具之一”,应该提供给人们以增强他们的健康和福祉。

这些发现与之前的研究一致,之前的研究发现乐观与心脏健康之间存在联系。例如,2015年对30项研究的回顾发现,积极的心态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和再住院率降低有关。另一方面,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度乐观的人死亡或残疾的风险更高,而少许悲观主义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加谨慎行事。真相可能介于两者之间:哪种心态最有帮助可能取决于个人情况。

最终,性格乐观嵌入在我们的性格中,根据定义,性格应该在时间和不同情况下保持稳定。尽管性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改变,但即使纸笔干预确实可能可靠地导致短期态度转变,但纸笔干预可以导致我们核心心理特质的基本组织发生改变的观点仍然值得商榷。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精神病学教授伊曼纽尔·梅登伯格表示同意,他将乐观心态干预措施的前提与促进健康和福祉的更成熟的工具(如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进行了比较。

他说,这些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此类干预措施的所谓好处肯定不会在课堂上短短几个小时后就能实现。“这些工具必须被视为对特定存在状态的持续维护。” 换句话说,长寿没有捷径。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众科学,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众科学'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