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昆虫或上帝能有意识吗?

我们对其他存在和物体中意识的直觉揭示了我们思考方式的很多信息

龙虾真的能有任何情绪吗?甲虫呢?或者一台复杂的电脑?

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是进行严肃的科学探究——但即使在研究文献之前,许多人对答案会是什么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直觉。一个人可能只是看着电脑,就确信它不可能感受到快乐、痛苦或任何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介意把坏掉的电脑扔进垃圾桶。同样,把龙虾放进沸水锅里的人,也不会太担心这只甲壳类动物会对其即将到来的厄运感到焦虑。用哲学 jargon 来说,我们对生物或事物是否有能力感受或体验主观体验的这些直觉,被称为“关于现象意识的直觉”。

对意识直觉的研究长期以来在哲学学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关于此类直觉的事实构成了某些复杂且有影响力的论证的基础[参见克里斯托夫·科赫的“你脑海中的电影”;大众科学思想,第 16 卷,第 3 期,2005 年]。但传统上,对这些直觉的考察采用了一种有些特殊的方法。哲学家们实际上并没有询问人们他们有什么样的直觉。相反,每位哲学家都会自己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写下类似这样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直觉地说……”


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实验哲学的新领域为这种传统方法引入了一种新颖的转变。实验哲学家继续探索理解人们的普通直觉,但他们使用当代认知科学的方法——实验、统计分析、认知模型等等。就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许多研究人员一直在将这种新方法应用于意识直觉的研究。通过分析人们如何思考三种不同类型的抽象实体——公司、机器人和上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如何思考心灵。

关于公司的心理底线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哲学家杰西·普林茨和我研究了关于将心理概念应用于由人群组成的组织的直觉。以微软公司为例。人们可能会说微软“打算采取新的销售策略”,或者它“认为谷歌是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在这样的句子中,人们似乎正在将某些心理概念应用于公司。

但是人们愿意以这种方式使用哪些心理概念呢?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有趣的非对称性。受试者满足于应用不归因于任何感觉或体验的概念。例如,他们表示可以使用以下句子是可以接受的

  • Acme 公司认为其利润率很快就会提高。

  • Acme 公司打算在今年一月发布新产品。

  • Acme 公司想要改变其企业形象。

但他们对所有将感觉或主观体验归因于公司的句子都犹豫不决

  • Acme 公司现在正在体验巨大的快乐。

  • Acme 公司变得沮丧起来。

  • Acme 公司正在体验追求互联网广告的突然冲动。

这些结果似乎表明,人们愿意将一些心理概念应用于公司,但他们不愿意假设公司可能具有现象意识。

机器人和身体

也许这里的问题是,人们只将现象意识归因于具有正确类型身体的生物。为了检验这个假设,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可能具有精神状态但身体看起来与人类身体完全不同的实体。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对机器人精神状态的直觉。从物理角度来看,机器人看起来与人类非常不同,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一个行为非常像人类的机器人。然后,研究可以确定在这些条件下,人们愿意将哪些类型的精神状态归因于机器人。实验哲学家贾斯汀·西茨玛和匹兹堡大学的爱德华·马切里以及塔夫茨大学的拉里(布莱斯)·休布纳在各自的工作中采用了这种方法。所有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基本答案。

例如,在休布纳的一项研究中,受试者被告知一个行为完全像人类的机器人,并被问及该机器人可能具有哪些精神状态。引人注目的是,这项研究揭示了在公司案例中观察到的相同非对称性。例如,受试者愿意说

  • 它相信三角形有三条边。

但他们不愿意说

  • 当它得到想要的东西时,它会感到快乐。

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一种愿意描述某些类型的精神状态,但不包括那些需要现象意识的精神状态的倾向。有趣的是,这种倾向似乎并非完全源于机器人用中央处理器代替了普通人脑。即使研究人员控制了生物是否有 CPU 或大脑,当它拥有使其看起来像人类的身体时,受试者也更倾向于描述现象意识。

机器中的上帝

如果一个实体根本没有身体呢?这会如何改变我们关于它是否有意识体验能力的直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转向关于终极无形体的存在:上帝的直觉。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希瑟·M·格雷、库尔特·格雷和丹尼尔·M·韦格纳在 2007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了人们对上帝可能具有哪些类型的精神状态的直觉。到目前为止,您可能已经猜到了结果。人们满足于说上帝可能具有诸如以下的心理属性

  • 思想。

  • 记忆。

  • 计划。

但他们不认为上帝可能具有涉及感觉或体验的状态,例如

  • 快乐。

  • 痛苦。

  • 恐惧。

在随后的工作中,研究人员直接比较了对上帝的精神状态归因与对谷歌公司的精神状态归因。这两个实体——尽管它们在许多方面都不同——引发了完全相同的反应模式。

如果我们看一下这些不同研究的结果,就很难避免产生一种感觉,即科学家应该能够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人们直觉的整个模式。这样的理论将描述潜在的认知过程,这些过程导致人们认为某些实体有能力进行广泛的心理状态,但没有能力真正感受或体验任何东西。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这样的理论。非常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工作。

约书亚·诺贝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同时在认知科学项目和哲学系任职。

更多作者:约书亚·诺贝
SA Mind Vol 19 Issue 6本文最初以“机器人、昆虫或上帝能有意识吗?”为标题发表于SA Mind 第 19 卷第 6 期 (),第 68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208-68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