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标准因文化而异,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在一种社会中可以接受的行为,在另一种社会中可能会受到谴责。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某些普遍原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意图会影响道德判断:如果过错是意外,我们通常会减轻惩罚。同样,如果违法者有正当理由这样做,我们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现在,一个人类学家团队首次对不同社会在形成道德判断时,考虑意图和情节轻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跨文化研究。这项研究于四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调查了来自八个传统非工业社会和两个西方社会的 300 多人的判断。虽然在所有案例中,意图和情节轻重都相关,但对它们的重视程度差异很大。
在所有社会中,最严重的过错都会招致最严厉的评判,但不同文化在衡量此类犯罪时,是否会 heavily 考虑意图则存在差异。例如,一个情景要求受访者想象有人毒害了一口公共水井,伤害了数十名村民。在许多非工业社会中,这被视为最严重的 wrongdoings——然而意图似乎并不重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首席作者 H. Clark Barrett 解释说,毒井本身的行为“被认为太糟糕了,以至于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它都‘最大化’了坏的判断”。“他们接受这是意外,但表示在造成这种程度伤害的情况下,保持警惕是你的责任。”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想法的 impactful 故事。
研究结果还表明,工业社会的人们总体上比传统社会的人们更可能考虑意图。Barrett 说,这可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西方长大的人们沉浸在复杂的规则体系中;法官、陪审团和法典只是道德冰山一角。“在小规模社会中,判断可能同样复杂,但它并没有在这些 elaborate 系统中编纂成文,”他指出。“在其中一些社会中,人们就道德问题争论的时间与在美国任何法庭的时间一样长。”
作者认为,这项工作可能有助于我们化解在不当行为方面的文化分歧。纽约市立大学的哲学家 Jesse Prinz 对此表示赞同。我们可能会倾向于认为我们自己的道德观点更优越——但这只是一种视角的错觉,他说,并补充说,这种跨文化研究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谦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