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世是巨型动物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个地质时期,当时猛犸象、剑齿虎、披毛犀和巨型地懒等大型哺乳动物在各大洲漫游。这个时代持续了一百多万年,期间冰川犁过地球表面,在广阔的范围内延伸和收缩。大约在 5 万年前更新世末期临近时,大部分巨型动物与现代人类的传播同步消失。这种损失使全新世,即当前的地质时代(大约在 11,000 年前开始)的巨型动物大大减少。像美洲乳齿象、恐狼和巨鹿这样的物种早已消失,但有些物种,或者至少它们的近亲,已经存活至今,这让科学家们希望可以重建类似更新世的巨型动物及其生态系统。
几年前,一群科学家构思了一个“野化”计划,旨在恢复北美洲失去的更新世生态系统。目的:恢复失去的生态过程和进化潜力,并为在其他冲突不断、不稳定或人口稠密地区勉强生存的巨型动物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从那时起,关于野化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北美洲。与此同时,其他适合野化的候选地区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尽管西伯利亚正在努力保护和扩展北部纬度的类似更新世的草原,欧洲也在开展相关计划,欧洲可能是在让更新世重现生机方面最有希望的大陆。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以支持我们。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许多方面,欧洲比北美洲更适合野化。原因:美洲失去的物种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任何近亲。欧洲也经历了多次灭绝,包括弯刀猫、穴熊、长毛猛犸象、长毛犀牛、草原犀牛和巨鹿,但许多欧洲失去的物种仍然存在,或者在世界其他地方有近亲的野生或家养亲属。欧洲也有历史优势:它的大型动物群的消失在很大程度上比北美洲发生得更晚,许多物种一直持续到全新世。
欧洲已经成功地重新引入了一些先前灭绝的物种。欧洲野牛在 20 世纪初在野外灭绝,现在已经在东欧各地零星分布。直到最后冰期都在欧洲寒冷地区生活的小型麝牛种群已成功重新引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山区。黇鹿是现已灭绝的巨鹿的近亲,在欧洲的全新世时期勉强存活,但在小亚细亚得以存续。经过数千年的重新引入,这种动物现在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繁荣昌盛。这些物种的成功野化预示着更大规模的项目的前景良好。
但欧洲的野化计划还必须包括重振已经遭受严重范围限制的巨型动物种群。其中包括:狼、棕熊、猞猁和驼鹿。科学家还应考虑重新引入另外 11 种巨型动物:亚洲狮、豹、斑鬣狗、豺、马、牛、亚洲野驴、亚洲象、河马、水牛和毛犀牛。
首先,必须带回狮子等食肉动物。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已灭绝的 spelaea 亚种在欧洲广泛分布,直到最后一个冰期的结束。亚洲狮是替代这种缺失的猫科食肉动物的明显候选者;它实际上在巴尔干地区繁荣发展,最北可达匈牙利,仅在几千年前,但现在由于过度捕猎,仅生活在印度有限的森林地区。其他要考虑的食肉动物是豹和斑鬣狗,以及豺,也称为亚洲野狗,它们在更新世晚期都在欧洲广泛分布,可以从非洲和亚洲移植过来。
还必须有食草动物,既作为猎物,又能填补已灭绝的食草动物留下的生态空白。马和牛在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的欧洲繁荣昌盛,但在过去 400 年中,由于它们的栖息地缩小,在野外灭绝。这两个物种仍然以家养形式存在于该大陆,并且作为已经变成野生的逃脱家养动物,已经用于当地的野化项目。亚洲野驴也可以引入欧洲较干旱的地区,作为密切相关的、已灭绝的欧洲野驴的替代品,这种野驴在全新世时期繁荣昌盛,可能在西班牙一直存活到公元 1540 年。
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可以作为近亲但已灭绝的亲属的替代品,例如亚洲象替代直齿象,后者在更新世晚期在欧洲温暖到凉爽的温带气候中繁荣昌盛。亚洲象在欧洲可以很好地生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全热带的物种,事实上,它在全新世早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温带地区。
我们不要忘记喜欢水的大型动物,如现代河马(在更新世晚期生活在欧洲温暖的温带条件下)和亚洲水牛,它可以作为其已灭绝的欧洲同类的替代品。最后,还有苏门答腊犀牛,或称毛犀牛,如果能从东南亚的灭绝边缘拯救出来,也许可以替代已灭绝的梅氏犀牛,这是一种相关的温带森林物种,在最后一个冰期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