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安静、昏暗的演讲室里,你开始了一场令人沮丧的对抗疲劳的战斗。头顶的投影仪嗡嗡作响,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幻灯片上。你停止吸收信息,漫无目的地涂鸦。教授很久以前就让你跟不上了。你感到无聊。
几乎每个人都会时不时感到无聊。我们大多数人将其归咎于沉闷的环境。“西方文化中定义无聊最常见的方式是无所事事,”西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蒂芬·沃达诺维奇说。事实上,早期对无聊影响的研究集中在被迫执行单调任务的人身上,例如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
但研究人员说,无聊不仅仅是环境的固有属性。相反,这种感觉是主观的,并且根植于意识的各个方面。不同人之间的无聊程度各不相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不容易感到厌倦,而有些人,例如外向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感觉。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因此,新一代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这种最令人厌烦的人类情感的心理基础——他们发现它比通常认为的要复杂得多。研究人员说,无聊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而是有几种类型。注意力水平是意识觉醒的一个方面,在无聊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可能会减少厌倦感。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无聊。例如,不善于理解自己感受的人以及容易沉迷于自己的情绪并因此分心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避免乏味绝非小事。容易感到无聊的人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和药物成瘾等疾病;他们也往往在社交方面笨拙,在学校或工作中表现不佳。了解无聊的根源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病理和有害行为。
头脑中的单调
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无聊这个话题。早期,他们仔细思考了内在乏味的任务的影响,这受到了工厂里成群结队的感到无聊且表现不佳的工人的启发。例如,在1926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英国国家工业心理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家 A. 哈德逊·戴维斯报告说,无聊类似于精神疲劳,是由生产流水线上重复和缺乏兴趣的细微和零碎的任务引起的。戴维斯还注意到工厂工人对无聊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仍然有人不会因这类工作而感到无聊,也有人即使在最多样化的工作中,也对生活保持持续的沮丧态度,并痛苦地抱怨单调。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纽约市立学院的心理学家约瑟夫·巴马克是最早研究实验室环境中无聊基础的人之一。他提出无聊是一种类似睡眠的感觉,他发现兴奋剂——苯丙胺、麻黄碱和咖啡因——减少了重复性任务(例如,将一系列大数字相加)期间的疲劳、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和无聊的报告。给他的学生受试者钱似乎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表明疲惫的感觉是低唤醒和动机不足的结合。
十多年后,在 1951 年出版的题为《思想的组织和病理学》一书中,奥地利出生的精神分析学家奥托·费尼切尔 确定了一种因压抑个人冲动和欲望而导致的无聊类型,并导致明显的漫无目的。费尼切尔将这种“病态”的无聊与正常的无聊进行了对比,他写道,正常的无聊仅仅是“当我们不能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或者必须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时”产生的。
在接下来的 30 年里,对无聊的研究继续以零星的方式进行。然后在 1986 年,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诺曼·D·桑德伯格(现为名誉教授)和他当时的学生理查德·F·法默(现任俄勒冈研究所)开发了可能是关于无聊的最统一的研究成果,产生了 28 个问题的无聊倾向量表 (BPS),这是第一个旨在将无聊作为一种特质来衡量的完整心理测量量表[参见第 25 页的方框]。
BPS 测试人们在不同情况下产生无聊倾向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人都会体验到因无可否认的重复、单调或限制性情况(例如排队等候)而产生的短暂的厌世感。但有些人更频繁地感到无聊。他们可能需要更多来自生活的兴奋感,体验休闲时间的无聊(源于无法自娱自乐),或者遭受一种源于生活中缺乏总体意义或目的的“存在主义”厌倦感。
沃达诺维奇及其同事在过去二十年中进行的研究表明,经常感到无聊的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以及药物或酒精成瘾;表现出愤怒、攻击性行为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工作和学校表现不佳,以及其他问题。
对新奇事物的需求
沃达诺维奇和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 J. 克雷格·华莱士以及西佛罗里达大学的史蒂文·卡斯在 2005 年对 BPS 的分析中表明,从一个角度来看,对无聊的易感性可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外部刺激,或对新奇、刺激和多样性的需求。沃达诺维奇说,通常比女性更易感到无聊的男性在这方面得分更高。“男性更可能说,‘环境中没有足够的东西进来,这就是我感到无聊的原因’,”他解释道。
这种对外部刺激的需求可以解释为什么外向型的人特别容易感到无聊。许多关于单调任务绩效的早期研究发现,外向型的人通常比内向型的人更早地失败并失去准确性。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性格先驱汉斯·艾森克认为,原因是外向型的人需要不断变化的精神刺激供应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
与这种观点一致的是,外向型的人在特拉华大学心理学家马文·扎克曼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发的经典感觉寻求量表上得分往往更高。该量表旨在衡量个人对刺激的渴望,其中包括旨在评估无聊易感性的问题。
然而,并非所有研究都发现外向性格与无聊之间存在联系,并且一些外向型的人可能通过找到方法在原本枯燥的任务中注入一些趣味来成功避免无聊。1975 年,英国基尔大学的心理学家 A. B. 希尔报告说,在 32 名被要求执行一项令人麻木的任务(包括捡起和放置图钉)的大学生中,16 名外向型学生在执行任务的方式上表现出比 16 名内向型学生更大的差异——实际上,通过以微妙但有趣的方式改变工作来提高他们的刺激水平。
换句话说,尽管外向型的人通常会寻求更多的外部刺激,但他们在产生自身刺激的能力上可能存在差异——这是沃达诺维奇从 BPS 中梳理出的第二个主要因素。有创造力、有许多爱好和兴趣的人,那些有能力在各种情况下让自己忙碌起来的人,往往不容易感到无聊。桑德伯格说:“我相信一个人应该能够像佛教僧侣一样完全沉默地坐着,但不会感到无聊——并且能够在内心深处找到生命、娱乐和成长。”
在缺乏这些内在的娱乐技能的情况下,外部世界将永远无法提供足够的刺激和新奇。“大脑总是在寻求刺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刺激。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你就是无法获得足够的刺激,”沃达诺维奇说。
渴望刺激来摆脱厌倦可能会导致人们沉迷于破坏性的、寻求刺激的活动,包括吸烟、故意破坏、赌博和吸毒。例如,2005 年对 92 名苏格兰青少年的研究发现,无聊是他们吸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社会研究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麦克韦林·托德曼研究精神病学和戒毒社区的无聊问题,他说:“吸毒发生在人们本可以自娱自乐的空闲时间。”
集中注意力
无聊也与注意力问题有关。毕竟,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很难对某事感兴趣。科学家甚至通过操纵测试环境来证明这一点,从而使人们难以参与某些任务。
在 1989 年的一项经典实验中,克拉克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莱尔德和罗宾·达姆拉德-弗莱发现,非常低水平的分心,例如隔壁房间里打开的安静的电视,导致参与者将听力理解任务描述为“无聊”。受试者没有意识到是什么让他们分心,因此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解释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当电视声音震耳欲聋时,受试者反而评论说声音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实际上说他们在理解练习中听到的内容令人兴奋。因此,结果支持了作者的假设,即“无聊的基本行为组成部分是努力保持注意力”。
无聊也可能源于病态的注意力不集中。沃达诺维奇、华莱士和卡斯在 2003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 148 名大学生中,BPS 的分数与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的指标相关,暗示无聊倾向可能是注意力缺陷的结果。
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丹尼尔·斯迈莱克与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家艾尔·切恩和乔纳森·卡里埃一起,将无聊倾向与日常注意力失误联系起来——这种失误会导致一个人,例如,把牛奶放在橱柜里,把麦片放在冰箱里。2007 年 6 月,滑铁卢大学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测试了 304 名大学生的日常注意力失误倾向以及对感觉和周围环境的意识。还评估了学生们的日常健忘、注意力分散和临床抑郁症。
研究人员发现,容易出现记忆失误和注意力失败的学生在 BPS 上的得分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统计模型表明,注意力失败是无聊倾向和抑郁症(一种与无聊有记录相似之处的疾病,包括消极情绪和生活意义的丧失)的潜在原因,切恩说。研究人员推测,长期无法专注于活动可能会使这些活动实际上变得毫无意义。“注意力是缺乏意义、抑郁和无聊之间的共同联系,”切恩说。
与此同时,其他人则将无聊描述为一种称为心流的反面,心流是一种以毫不费力的注意力、专注和全身心投入于任务为特征的状态,类似于进入状态[参见迈克尔·维德曼的“为什么幸福如此之难”;《大众科学·思想》,2007 年 2 月/3 月]。该理论的开发者、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认为,当一个人的技能与环境提出的挑战水平相匹配,并且当任务包含明确的目标和即时反馈时,就会发生心流。他说,太容易的任务会让人感到无聊。相反,人们认为太难的任务会导致焦虑。例如,在 2003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契克森米哈伊及其同事发现,在 526 名高中生中,当挑战性高但与学生感知的技能相平衡时,最常发生心流。
情绪不佳
情绪因素也会影响注意力、心流,从而影响无聊。新墨西哥大学的名誉教授、教育心理学家玛丽·B·哈里斯的研究将无聊与情绪监控联系起来,情绪监控是一种审视和关注自己情绪的倾向。2000 年,哈里斯要求 170 名大学生填写 BPS,以及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确定了他们经历心流的频率以及他们是情绪监控者还是情绪标签者(能够识别和分类自己情绪的人)。
哈里斯发现,情绪监控者在 BPS 上的得分更高,并且不太可能体验到心流。她得出结论,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会“减少专注于情境和发生心流体验的机会。对于高度情绪监控者来说,参与一项活动将需要努力维持注意力,从而导致更频繁的无聊感。”另一方面,对于情绪标签者来说,无聊较少成为问题。通过准确评估自己的情绪,这些人可以有效地忘记它们并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结果与沃达诺维奇和西佛罗里达大学的霍普·M·塞布在 1998 年对 308 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相似,在该研究中,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内在状态的意识——较高的人报告说总体无聊感较低。相反,那些表现出很多消极的自我意识——以批判性反思为特征——的人在 BPS 上的得分较高。
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可能是无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与其对注意力的影响无关。费尼切尔在 1951 年对无聊的精神分析解释中提出,压抑欲望和愿望会导致一种漫无目的、毫无意义的存在状态,因为受害者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实验证据部分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无聊可能源于无法识别会导致快乐和满足感的活动。多伦多约克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约翰·D·伊斯特伍德及其同事在 2007 年报告说,在述情障碍量表(一种理解和描述自己感受的缺陷,伴随着受抑制的情感和幻想生活)上得分较高的学生,在 BPS 上的得分也较高。
伊斯特伍德的研究小组未发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证据,表明这种无聊的原因独立于注意力问题而存在,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 206 名学生在 BPS、成人 ADHD 诊断和情绪意识量表上的得分。他们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程度较高和情绪意识降低都解释了学生无聊倾向的显着但不同的变异量。
在极端情况下,无法知道什么会让你快乐会导致更深刻的存在主义无聊,这种无聊源于普遍的无意义感。当一个人因实际问题或其他压力而放弃重要的生活目标和梦想时,也可能发生存在主义无聊。2000 年,现任圣弗朗西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理查德·巴格迪尔描述了六个他称之为“生活无聊”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对生活目标的忽视导致了情绪矛盾和普遍的无聊状态。例如,一位放弃了成为生物学家的梦想的女性,现在发现自己在一个空巢里,身边有一个她讨厌的丈夫;另一位男性放弃了他成为天文学家的愿望,转而以宗教为职业。“感到无聊就是与世界脱节,”伊斯特伍德总结道。
对抗无聊
与无聊的感觉本身一样,治疗无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契克森米哈伊建议,如果无聊源于刺激不足的工作,那么解决方案可能是更换工作或通过新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来丰富工作环境。例如,超市收银员可以通过花时间与顾客进行真诚的交谈来改善服务。圣何塞州立学院的心理学家威廉·麦克贝恩在 1970 年对长途卡车司机的研究发现,玩脑力游戏(例如,数数经过的物体)的司机很少报告感到无聊。他们也是更安全的司机。
沃达诺维奇说,如果无聊笼罩了休闲时间,个人可以尝试培养新的兴趣、技能或爱好,他本人也曾与自己的无聊作斗争。就他而言,他努力为日常例行公事增添趣味,例如改变上班的驾驶路线,甚至改变他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你可以训练自己去发现环境的丰富性,他说。“如果你能找到一种方法来感知世界的美丽——树叶的不同颜色,而不仅仅是绿色,不同的形状——你可能就不太容易感到无聊。”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心理学家柯克·沃伦·布朗和罗切斯特大学的理查德·M·瑞安在 2003 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这种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高度欣赏也正念的核心,“正念是指关注和意识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状态”。正念训练——一种在教育、医疗和办公环境中越来越流行的实践——根植于东方的冥想哲学。受试者被教导要放慢速度,专注于他们的呼吸和身体感觉,让思绪自由地流淌,而不加评判。
这些做法可能通过使人们更加专注并减少对自身情绪的痴迷来减少无聊。2007 年 2 月,墨尔本大学的心理学家报告说,与未接受正念训练的新手相比,为期 10 天的正念课程提高了新手冥想者在持续注意力和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并减少了反刍和抑郁症状。
鼓励儿童以精神活跃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自娱自乐,并避免被动的、快速解决问题的娱乐方式,也可以减少无聊。桑德伯格说:“我们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电视和 iPod 形式的娱乐,以防止他们发展应对无聊的内在技能。”契克森米哈伊说,参与积极的娱乐活动,例如玩运动或游戏,也更有可能产生心流。
培养应对无聊的方法甚至可能有助于治愈其他疾病。例如,一些研究暗示,如果以前的吸毒成瘾者学会有效地应对无聊,他们就不太可能复发。托德曼在纽约市贝斯以色列医疗中心的一个美沙酮诊所对 156 名成瘾者进行的一项持续研究中发现,成瘾者报告的无聊程度是他们是否会保持清洁的唯一可靠指标。
当然,无聊也有其好处。许多研究参与者观察到,它可以为思考和反思提供机会。它也可以表明一项任务是在浪费时间——因此不值得继续。“与其与无聊作斗争,我们不如停下来从经验中学习,”伊斯特伍德说。
事实上,许多学者都将无聊视为行动的催化剂。诺贝尔奖获得者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在他 1995 年的文章“赞美无聊”中写道:“当被无聊击中时,就去迎接它。让自己被它压垮;沉没,触底。一般来说,对于令人不快的事情,规则是,你越早触底,你浮出水面的速度就越快。”沃达诺维奇补充说:“如果你不屈服于它的负面影响,无聊就是一种伟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