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名为Buitreraptor gonzalezorum的公鸡大小的恐龙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兽脚亚目的一组称为驰龙的恐龙的起源至少比之前认为的早 2000 万年。这一发现不仅表明该群体在超大陆盘古大陆分裂成两部分之前就开始了,而且还表明类鸟飞行可能在两个不同的超大陆上进化了两次。
“Buitreraptor 是那些特殊的化石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地球历史和进化事件时间线的更大的故事,”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恐龙馆长,也是 10 月 13 日《自然》杂志上描述该物种的论文的主要作者彼得·马科维奇说。马科维奇将这个新物种的年代定为 9000 万年前,该物种的名字来源于西班牙语单词 buitrera,意为“秃鹫栖息地”,以及 gonzalezorum,是为了纪念发现它的阿根廷考古学家法比安和豪尔赫·冈萨雷斯兄弟。包括 犹他盗龙 和 伶盗龙 在内的相关迅捷、两足、类鸟恐龙的年代也大约在这个时期,但它们的骨骼遗骸都发现于美国西部或中国。这些遥远的地区曾经在 1.5 亿年前作为劳亚超大陆连接在一起。
在发现 Buitreraptor 之前,似乎驰龙不存在于南方的另一个超大陆冈瓦纳大陆上,冈瓦纳大陆由今天的南美洲、非洲、印度、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组成。虽然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些模棱两可的遗骸,暗示存在与驰龙相似的恐龙,但他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些动物是在盘古大陆分裂后很久才在劳亚大陆上进化的。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但是 Buitreraptor 的出土改变了一切。马科维奇的团队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一个有 9000 万年历史的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近乎完整的骨骼,古生物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其他古代生物的遗骸,包括巨大的食肉恐龙、粗壮的食草动物、类似蜥蜴的爬行动物、蛇和小哺乳动物。在将其与来自劳亚大陆的驰龙和来自冈瓦纳大陆的原始类鸟动物进行比较后,他们得出了一些惊人的结论。
虽然骨骼的许多特征与其他驰龙相似,包括头骨的形状、脊柱的特征、四肢、每只脚第二个脚趾上的一个增大的爪子,但其他方面却使其与众不同。它的鼻子更长、更细,牙齿小而间距宽,没有其他兽脚亚目动物的锯齿。更重要的是,Buitreraptor 的尾巴很长,类似于在欧洲发现的原始鸟类始祖鸟,并且它与在今天的马达加斯加发现的一种名为拉氏鸟的类鸟生物共享一些骨盆和后肢特征。虽然专家们认为拉氏鸟是一种原始鸟类,但其有爪的第二个脚趾——更像驰龙的特征——一直是困惑的根源。Buitreraptor 表明拉氏鸟根本不是原始鸟类,而是相关的驰龙。
这一切表明,驰龙起源于盘古大陆,然后在超级大陆分裂后,分离的种群各自进化成了表现出类鸟飞行的生物。在冈瓦纳大陆上,它们演化成了拉氏鸟,而在劳亚大陆上,它们演化成了始祖鸟。迄今为止,该团队已经收集了属于四只 Buitreraptor 个体的骨骼,并希望找到更多遗骸来拼凑出鸟类和飞行的起源。